86
 
本期主题--愿力








 
 
 

觉大和尚开示愿力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是由愿行引导方向,假使愿行的方向错误了,这一生就是黑暗,愿行正确,则处处都是光明。一般人没有切实去深入了解,愿心的力量的的确确不可思议。如果没有愿心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乃至我们的言行上,都产生不出任何力量。所以,愿力非常的重要。

悲愍众生 愿皆成佛

  修行学佛更要发愿,为什么呢?是基于慈悲心、四无量心,观众生和我们有三世因果,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亲眷、过去的朋友、六亲眷属,我们不忍心他们受苦,所以要度他,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要使每一个众生都能觉悟,人人都能成佛。

  儒家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修行的目的是在成佛,向佛的方向去努力,即使成不了佛,还可以成菩萨。发了菩萨愿行,菩萨位做不到,最低限度还可以证罗汉果。发了证罗汉果的愿行而做不到,最低限度还可以保持人身。如果我们的目的仅在于做人,这种愿望就过于浅薄,把自己看得太渺小,菲薄了自己。每一个人都会有点懈怠,都会原谅自己,如果只想做人,最后人格也建立不起来。为什么呢?五戒做不到,人格就圆满不了,即使想做人,到最后却可能是堕入三涂恶道。故而愿行一定要广大,有了广大的愿行,再配合实际的行为,就能达到目标。否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修行首要就是发愿,要有成佛的心愿,最低限度也要有这种想法。

犊牛发愿 蒙佛授记

  佛陀有一次示现感冒,要阿难到婆罗门家化缘一钵牛奶。阿难尊者于是捧着钵,来到婆罗门的住所。阿难尊者对婆罗门说:“现在是布施、供养的大好机会,释迦牟尼佛感冒了,请把握因缘,布施一钵牛奶供养世尊。”婆罗门听了,说道:“我的牛拴在牛栏里面,请你自己到牛栏里面去挤吧!”

  阿难尊者走到牛栏里,对着一头牛说:“牛啊,堕入畜生道很苦的,想要离苦得乐,要发菩提心、发大心,以你的乳汁来供养世尊,可以增长功德、福报,将来可以得到解脱。”老牛听到阿难尊者这样一讲,它忽然有所领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由于过去做错事,五百世都变成了牛。心想做牛实在是很苦,就跟阿难尊者说:“我现在能将乳汁供养释迦牟尼佛,实在很欢喜,希望我能早日得到解脱。”又讲:“我才刚生了小牛,小牛出生还没有多久,需要吃奶,请留一些奶给我的小牛吃,其余请全部供养世尊。”这时,小牛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它也说话了:“做牛实在太苦,我宁愿今天一天不要吃奶,请把留给我的奶水,全部供养世尊。”于是,阿难尊者就把所有的牛奶带回去供养了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对阿难尊者说:“阿难,你在化缘牛奶的时候,有没有听到小牛和老牛讲了些什么话?”阿难回答:“我听到了,老牛很欢喜供养世尊,希望早日解脱,不再做牛。小牛则发了大愿,希望将来成就佛的智慧,普度众生,要把供养奶水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同样是一件事情,由于布施者发心不一样,所得的功德、智慧、果报,也就完全不一样。老牛布施,希望得到解脱,所以这一生结束以后,它将转世做人,并且出家修行,证得缘觉的果位。而小牛,由于它现在的真诚发愿,愿心广大,这一生的苦报受尽,来世生生世世修菩萨行,将来圆成佛果,佛名乳光如来。”

发弘愿 成正觉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什么是“成佛”?就是我们这念心,由相对达到绝对,由染污的心达到清净的心,由烦恼的心达到寂灭的心。心达到这个境界,就一切解脱,超凡入圣,证到涅?的境界了,即称之为成佛道。

  四弘誓愿是共愿,过去佛、现在佛乃至未来修行的人,都要先发此四弘誓愿。除了共同发愿,自己也可以发别愿。我们开了智慧,有了定力,也可以发自己的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乃至观世音菩萨的愿、地藏王菩萨的愿、普贤菩萨的愿,都属于别愿。每位菩萨有其个别的愿心,这些愿都是由慈悲心所发,因为有慈悲心,这些愿才真实。所以《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发菩提心 超凡入圣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就是要超凡入圣。超凡入圣,必定要有菩提心的存在。圣,也有层次,最高的境界就是佛果。佛果之下是菩萨的果位,菩萨有三贤十地,这些都须发菩提心才能契悟得到。假使我们有了菩提心,将这个种子播下去,就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最真实的道理了。

  怎样发菩提心呢?第一要先从事上来发菩提心。怎么发?首先还是要发大愿。四大菩萨中,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假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上,有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又有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及普贤菩萨的大行,什么是大行?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度一切众,这就是大行。而且不但是现在要发大愿,尽未来际都要发大愿,不但是发愿在人间度众生,而且还要发愿到地狱去度众生。就像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有了愿行,然后本着慈悲、智慧,身体力行,如此发菩提心的前方便就开始了。假使没有这些愿行,菩提心就不落实。心愿广大,发心广大,菩提心就广大,就能证大菩提,这个就是大愿,就是从事上发菩提心。

  修菩萨行自利利他,弘扬佛法,成就佛道,成就佛的智慧,发这个大愿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关键,具足了大愿、大行,才真正不会退失菩提心。能至诚恳切的发大愿,才能进一步落实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如此方能真正契入菩提心。

 
 
 

愿力开展心格局
 

                                    文/见离法师

  小学时代,相信不少人写过命题为“我的志愿”的作文。当时年纪小,大家漫无边际地写着:我希望长大当老师、当科学家、当总统……

  童稚的希望,常常不被当真。事实证明,大部分的人也常常不把自己小时候的希望当真。那曾经写过的一念希望,仿佛一抹彩霞,瞬间即逝,除了为童稚的天空填上一笔美丽色彩,并不曾真正发挥多少力量。

  愿力则非如此。愿力是有“愿”有“力”的,虽然也算是一种希望、一种想望,但这股想望却是坚定而强烈的,甚至可以强烈到成为一个生命的目标,可以为这个目标而奉献自己的财、智、心力、体力,成为引导生命方向的一股强大力量。

  生在娑婆世界,除了乘愿再来的菩萨,大部分的人几乎都是随业流转的。也因此,我们这辈子的生命,几乎受着过去业因的牵引,而在其中苦乐悲喜,不能自己。除非一朝心意开通,了知三世业因,立志超脱其上,以“愿”为生命之舵,以行愿之“力”为生命之桨,为自己重新开航,并且坚定心愿,坚忍向上。此即如佛法所说“以愿力转业力”,人而能如此,则扭转业缘有望。

  有心有愿不难,难在发心发愿后,无法持之以恒,坚定行持。所以,如何“行愿”,才是有愿心之人应该正视的重点。人之所以发出愿心,甚至坚定到成为一股强大愿力,其中必有所为。不是为他人,就是为自己。为成就一己,目标较小,力道也小,遇到大的考验就易退失愿心;发心为成就众人利益者,气量恢宏,不易被挫折击倒。古圣先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往往就是在成就他人的千锤百炼中,成就了自己百折不挠的坚忍毅力,成就了胸怀千古的高远格局,成就了自己拯济苍生的菩萨行履。

  让生命绽放曙光,超越自己,靠的就是这股愿心。只要我们愿意将自己生命的光和热照耀他人,我们一定能超越得了自己。人人超越自己,绽放光芒,彼此光光相照,世界将何其明亮!

 
 
 
 
富楼那的弘法愿行
 
 
                                  文/见键法师

  富楼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时常四处弘扬佛法。一日,富楼那将远行弘化,向佛陀告假:“佛陀!请您慈悲,准许我到输卢那国去传法。”佛陀对于他的请求,非常欢喜,但知道弘法不易,尤其是在输卢那国,因此说道:“输卢那国是个很偏僻的地方,那边的人民性情粗暴、凶恶,你难道不怕危险吗?”听佛陀这么一说,富楼那不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更坚定地表明自己弘法的志愿,再次恳求佛陀成全!

  佛陀很高兴弟子能有如此的愿力,为了再试验富楼那,因此问道:“如果输卢那国的人民不肯接受你的传法,反而对你破口大骂,该怎么办?”

  “世尊!如果他们当面辱骂我,我也不觉得他们可怕,因为只是骂而已,并没有用棍棒、石头打我。”富楼那毫不考虑,恭敬地回答。

  “如果他们用棍棒、石头打你呢?”

  富楼那回答:“我仍然觉得他们是可以被教化的,因为他们只是用棍棒、石头打我,还没有用刀杖刺伤我。”

  “如果他们用刀杖刺伤你呢?”

  “我认为他们还好,因为他们并没有凶残地把我打死。”

  “假使他们把你打死呢?”

  “色身原本终归坏灭,我已证得罗汉果位,即便色身衰亡,但得入清净安乐的涅?境界,这对我并无妨碍。”

  佛陀听了,称赞道:“富楼那!你有如此忍辱不退的愿力,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如如不动的面对,相信你到输卢那国,定能度众无碍,现在就尽管出发吧!”富楼那得到佛陀的鼓励,更加强了传法不退转的决心,他顶礼佛陀后,在一片祝福声中,道别了比丘们,向输卢那国前去。

坚定愿行 慈忍化导

  肩负着宣扬正法的志愿,富楼那不畏艰辛地抵达这个比想像中还要落后的国家。为了改善民众困顿的环境,富楼那首先融入他们的生活,不但教大家耕种的方法,传授日用所需知识,对于病患的照护亦是不遗余力。长时间下来,输卢那国的人民对于富楼那也愈加地敬重、信任。而擅于说法的富楼那,除了不求回报地付出体力、精神,更时时惦记着弘法的大愿。他常藉着和大家相处的因缘,随机教化,把佛陀的智慧、慈悲,及珍贵的法宝与众人分享,期许佛法早日在此生根,让人人走向真正的安稳光明之道。很快地,许许多多输卢那国的人民都皈依了佛教,富楼那在那里收了五百大弟子,建立了五百僧伽蓝。在众生身上庄严自己的净土,把法乐布满人间──这就是富楼那尊者的行愿,只要有机会散播菩提种子,他总是精进向前。

  佛陀曾说:“众弟子当中,富楼那说法第一,经无量阿僧祇劫,当在此世界成佛,名号法明如来。”富楼那于过去九十亿佛国中,都是如此助佛宣扬正法,所以能得说法第一的美誉,最后蒙佛授记,终能成就佛果。

金刚非坚 愿力最坚

  《大智度论》云:“菩萨从初发心作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欢乐,常为一切不自惜身;若惜身者,于诸善法不能成办。”释迦牟尼佛过去的每一生每一世,为了度化众生,心甘情愿舍脑骨髓;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利乐有情;富楼那尊者不畏艰辛,广传正法。在在都显示,只有发菩提心,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是真正的菩萨。

  古德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是以当知,金刚非坚,唯有愿力最坚。身为大乘行者,除了念念上求佛道,还要心心下化众生,以大愿力成就一切菩萨行门。

 
 
 
 
以愿导行
 
 
                                  文/见歆法师

  以愿导行,修行的路必能始终如一。

  过去在精舍上禅修班,到出家之前,曾经历不少考验──脚受了伤、拄杖二月有余,未敢奢望指日痊愈;论文频遇瓶颈、一再延宕,毕业遥遥无期;父亲颈椎上长了肿瘤,恐有全身瘫痪之虞……愈接近剃度的日子,考验愈大。

  在面对考验的过程中,除了一心祈请龙天护法、诸佛菩萨加持外,更因诵持《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深受普贤菩萨的慈悲愿力所摄受、所感动,于是开始学习藉着“发愿”来克服眼前一道道的难关。

愿力感果 不可思议

  回想自己初开始着手论文,便遭到许多质疑,认为所选择的题目是一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然而究竟自己所为何来?不外是希望所写的能对大众真正有所助益。因此为了论文顺利,而能早日圆满出家心愿,学习诸佛菩萨,至诚发愿:

  一愿能以此供养大众、普利有情。

  二愿能以此为如来家业贡献心力。

  三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有情、累劫冤亲、法界众生皆能离苦得乐,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四愿此能使师长改变对佛法的观念,更愿我将来得以出家,度化师长、同学进修佛道,发菩提心,乃至护法护教永不退转。

  五愿生生世世跟随大善知识出家修行,护法护教,不令大乘经典亡、不令圣教衰。

  六愿我将来成道时,广度诸众生!不论众生有多难度,即便丧己性命,亦当愿乘愿再来!

  藉着发愿的力量,内心当中的不安逐渐稳定;虽然新的困难还是不断地出现,但总有一股坚定而慈悲的力量支持着自己、推着自己不断往前走,因为那是一个比眼前困境还要更远大的目标。而不可思议地,这个原本在许多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口试会场一片祥和──没有尖锐的问难、没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没有僵持不下的尴尬场面,只有慈悲地护念和提携。那是一场令与会者啧啧称奇的口试,而自己更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了佛法的不思议,看到了愿力的不思议!

提起愿心 调伏烦恼

  现在,虽然出家了,但因为过去生薰修的不足、因为累劫以来的染着是如此深重,因为习气是如此刚强、难调难伏,“发愿”,更成了每日的定课。只因“菩提心易发,长远心难持”,尤其当烦恼现前、习气现前时,只有愿力才能抵得过业力!“愿”是摆脱烦恼之苦的最佳指南,每当返照自己的初心,提起自己的愿心时,眼前的烦恼和境界便显得微不足道,烦恼、境界反而成了逆增上缘,不再是障道重难。

  于是从早课的“普贤十大愿”,乃至于每个独步独行、出坡作务,都是学习发愿的因缘。“学习”是要学习在念念当中都要发愿,以达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学习”更是学习诸佛菩萨的广大愿心──心量有多大,愿心便有多大;愿心有多大,愿力就有多强;而愿力有多强,修行的步履便有多坚定。

  一切诸佛菩萨,皆为芸芸众生而来,因为不舍一众生的悲悯,所以发菩提心、大悲愿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更因此而成正等正觉。随着修行日久,考验日艰,唯有以诸佛菩萨为师,广发大悲愿心,超法界、越亘古,修行的路方能始终如一,乘着愿力、踏着行履,菩提大道始终就在眼前。
当愿圣教不衰,佛法永传;普愿众生,永出三界,共入佛智!

 
 
 
 
起向高楼撞晓钟
 
 
                                  文/见芥法师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不知日已过停午,起向高楼撞晓钟。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偶读王阳明这篇文字,宛若自身的写照,心有深触。多年枉作风尘客,曾经耗费许多生命在追求自以为实在的人事物,而今返照,到底镜中的影像是真是假?

  梦中的笑声、泪水、云光山色,似乎都真实地上演着、存在着,可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醒时声绝色灭……那么,现在自认为醒着的这些精采的人事物,是否也是另一场梦境?应该赶快醒寤起身,还是继续这场好梦,而换得将来更大的怅然?于是,我决定生命要在这里转弯──进入出家的桃花源。

  在这桃花源里,发现生命是“愈细密,愈广大;愈谨确,愈高明”。透过修行,觉性常现,心念愈细密了,观照力朗朗深邃,慈悲心源源宣流,能够涵纳的世界就愈宽广;对自己的生命愈谨慎负责,愈是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在众生和自己交会的时空中,更能提起尊重、护念的愿心,在佛法的慈光里,愈加肯定一切众生的价值。众生,除了人类,还有无垠的?飞蠕动;价值,不单指这一生,而是生命长流中无限的光明与希望。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这平等一味的气势,令人惊喜踊跃!

  修行路上,就是秉持着这股“不信人间耳尽聋”的积极态度,相信自性的功德妙明、相信一切众生佛性常住,跟随着 导师,步向高楼撞钟击鼓,让它重叩重鸣,愿声声无尽、声声远传。即使众生心为烦恼所遮蔽,于昏睡中无法得闻破晓晨钟,但也许就在下一秒,将有一个众生听见钟声,从悠悠长梦中苏醒。一但醒来,立刻就远离梦境,不复系缚。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将本着这一念平等的慈悲心,决定好好修行,也决定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无尽!

 
  
  
  
立愿转困境
 
 
                       文/普贤精舍禅修班学员 郑明辉(传提)

  正值壮年的我,辞去做了十五年的工作,在职场上转换跑道,准备于人生中再次冲刺。可是在转职期间,一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想到未来的日子,对家人妻小的承诺及责任……终日忐忑不安,心无依靠,生命顿时陷入黑暗,真是痛苦至极。

  也许是宿世善缘,我和同修平常都在精舍上禅修班,但仅只随缘上课,附庸风雅而已,对三宝事关注不多。此时,便将心中挂碍请示法师,法师慈悲开了勤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功课,要弟子天天诵持。心想值此关键时刻,非得抱抱佛脚不可,因此谨遵法师指示,不敢丝毫差池,天天恳切诵念。

  起初恭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时,心总挂着一个求字,好像一直呼唤着观世音菩萨,要听到我的诵求,要协助弟子转困境,对于经中含意并无着墨。但因不间断的恳切持诵,后来自然对经文加以思惟,并从中体悟。在诵经的同时,愈来愈能感受菩萨的慈悲及无边愿力,而且每次诵念,自己愈发惭愧忏悔,渐渐地,不仅放下原本有所求的心,更生起了护持三宝的坚定愿力。

  由于感念菩萨的慈悲及愿力,发愿护持三宝,对于精舍的课程及法会活动也开始积极投入。出坡、共修,无事不与,从法师的开示中感沾法露,了解佛法的深妙,并落实于个人生活当中。而在职场中忐忑不安之心,已了无挂碍、恐惧,真是受益匪浅!

  相由心生,一点也不假。持续的护持愿力,使自身利他的行为举止自然流露于外。于公司深获同僚信任与肯定,处处逢贵人,有如护法龙天时时来助,顿觉光明灿烂,与先前困坐愁城的昏暗无明,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愿力之转业力,真是点滴在心头。

  不知是几辈子累积修来的福报,能于此时有无上善缘接近中台正法道场,在生命的旅程中找到更光明、更有意义的永恒大道。内心充满感恩,也愿以此感恩的心,持续护持三宝,发愿共乘观音菩萨愿力,让佛法光明普照世间。

 
  
  
   
汲饮愿力的甘露
 
 
                       文/普民精舍禅修班学员 鲜美芳(传馥)

  回顾以往,自己过得还满顺遂的,想要的都有了,能玩的一样也没少玩,总以为人生莫过如此了。然而欢乐过后,又会在心中自问,难道一生就如此?自己知道,时候到了,所有的一切终将放手!但将如何走、会往哪里去?是这一生最重要的问题。于是,报名参加了精舍的禅修班,想藉禅修习佛,解开生死疑惑。

  然而,在禅修中,它不仅是观念上的修习,还要起观行的作用,这对习气很重的我,真的很难对治!尤其,在六波罗蜜菩萨行中,更检视到自己的悭贪小量、自以为是,愚不可当。但是,唯一很清楚的念头,就是紧抓这条修行的丝线不放,因为正法难求,大善知识难遇,今生放手,又要万劫不复!

  在发心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些许问题。家人因为我的茹素,饮食方式受到影响,虽知他们尽量迁就我,却也发现他们眼里的些许无奈……于是,我开始思惟,为何自己学佛之后,会让人产生格格不入的印象?后来发现是自己心态的问题,不能接受别人,就如同自己“不能接受未学佛前的自己”一样,那种无情又不慈悲的态度,当然与人格格不入。所以,试着调整自己,向诸佛看齐,因为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一向认为自己没什么愿力,渐渐地,随着发心参与精舍的活动,认清自心的烦恼,学着接受一切、学着不逃避,发觉自己较能不为时间、空间所困。修习佛法,如入宝山,要收获多就要挖得勤,其中还要知道分别土跟宝:烦恼是土,调伏是宝;我执是土,随喜是宝;是非是土,不动是宝!

  在红尘中,只要觅得甘露灵泉,生命的荒漠就会因此展现生机。种种逆境只当是化红莲前的火焰,熄了就得清凉!我想,若前世未发愿世世常随大善知识,此生定然饮过泉水就挥袖而去,以少为足。所幸有福能在中台道场发心,具足种种善因缘来转烦恼为菩提。至心感恩 老和尚!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