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本期主题──忏悔







觉大和尚开示忏悔 
 


如实忏悔 清净安乐

  忏是忏其前愆,悔是悔其后过。每个人难免都会有过失,造了过失就会障碍自己,所以要立即悔过,如实忏悔,心才能清净安乐。儒家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道惭愧、忏悔,改过迁善,是很重要的。

  忏悔就是要返照自心,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若不知返照自心,不清楚自己所起的是善念、还是恶念,就容易走错路。知道返照自心,人生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能生一切功德、善法。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过去的错误,要能改正并且看破、放下,从今以后绝不再犯同样的过失。古人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的已经过去,以前是在迷惑当中,那个我已经死了,从现在开始是一个崭新的生命,知惭、知愧这念心才是真正的我,这个我时时刻刻保持觉性,就是今日生。如《大学》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时刻刻检讨反省,使这念心安住在善法、慈悲心、恭敬心、精进心上。如此真正发自内心的忏悔,就能够灭罪,得清净安乐,达到忏悔的目的。所以忏悔在佛法当中是很重要的法门。

阿阇世王忏悔病愈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神医耆婆。当时,阿阇世王因毁谤僧团而致全身长满恶疮,耆婆告诉他:“大王!我虽是天下神医,能治各种病,就是治不了您的病,因为这是业障病。如今只有到佛陀那里去忏悔,才能得救。”于是阿阇世王就找侍者抬他到佛陀那里忏悔,虔诚忏悔之后,病就好了。所以从事相上而言,忏悔能治身病,也能治心病。生病时若不知惭愧、忏悔、精进用功,而只靠药物治疗,是不容易痊愈的。

事忏 加功用行

  怎么样忏悔才能灭罪?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这两种忏悔都不能缺少。事忏,就是在佛像、三宝前诚心发露。发露就是自己说出所犯的过失,现在诚心悔改,往后不再犯,希望佛、法、僧三宝,一切善知识,为自己作证明,这是事忏。

   事忏也有种种的标准,譬如诵经,应该诵多少卷;持咒,应该持几十万遍;拜佛,应该拜多少拜,都有一个标准,端看所犯的罪是轻、是重而制其标准,这些都属于事相上的忏悔。事相上忏悔之后,唯恐自己还没办法消罪,所以进一步要做到理上忏悔。

理忏 观罪性空

  所谓理忏,就是静坐“观罪性空”。“观”就是思惟,思惟一切诸法都是缘起,善法是缘起,恶法也是缘起;既然是缘起,缘起性空,其本性就是空性。能犯的这个人,是四大假合,地大归地、水大归水、火大归火、风大归风。这样一分析,一切诸法都是毕竟空寂。既然人也是空,罪性也是空寂,谁在受罪?谁在造业?哪里还有罪过?这就属于理忏。

  最高的理忏就是无生忏,也是最究竟的忏悔。“无生忏”,就是这念心要时刻安住在无生,超越善恶。佛陀慈悲,开示罪不从任何地方来,而是从颠倒生,诸法缘起,缘起性空,一切皆是虚妄。既然如此,则“一念不生,万法无咎”,心安住在实相上,念念分明,处处作主,这就是最高的忏悔。如此就能真正“一了百了”。

事理圆满 究竟解脱

  然而,并不是学了很多忏悔的方法,就可以任意的造业,要偷就偷、要抢就抢、要吃就吃,做了之后再来忏悔灭罪,有这种预设心念、预设立场,明知故犯,忏悔就没有效果。

  佛法中每一件事情都有事、有理,所以忏悔的时候,事和理要同时具足。诵经、持咒、念佛、拜佛,断恶修善,用种种的加行来消除业障,这属于事。理,就要观察这件事情是缘起、性空,一切善恶诸法都无自性,了不可得,能所俱空,罪也不可得,这就属于理忏。事当中有理、理当中有事,事忏之后再加理忏;理忏之后,又不妨事忏。

  如此融会贯通,事理圆满,就无罪不灭,无福不生。罪忏清净,福德就现前,就能消灾免难、遇难呈祥,最后也能得到究竟的解脱。

 
 
 
 
如实忏悔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霆法师

改过迁善 踏实用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修行的过程中,因烦恼未漏尽,未达圣人的境界,难免有犯错的时候,有过错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该懂得忏悔。

  忏悔,是追悔过去所犯的罪过,以至诚恳切的心,向他人忏悔自己的罪业,并且改往修来,誓不更造。忏悔可分为事忏与理忏。事忏,又称为随事分别忏,就是依照忏仪如法于佛前忏悔自己所造的罪业。理忏,又称为观察实相忏悔。《华严经》云:“菩萨知诸罪不从东方来,不从西南方、四维上下来,而共积集,止住于心,但从颠倒生,无有住处。”无始劫来的业障,不是任何人加诸的,也不是从十方来,而是从妄想与颠倒中产生,然而妄想心本自空寂,所以依之而起的业障也是空性。藉由观罪性本空的理而契入实相、消除业障的方法,称为理忏。

如法忏罪 累世业消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未出家前曾患麻疯病,遍访名医都无法治好,由于自知是业障病,所以在参访二祖慧可大师时,特地恳求二祖为自己忏罪。慧可大师对僧璨说:“将心来,与汝忏。”僧璨迟疑良久,便答:“觅罪不可得。”二祖听了即说:“与汝忏罪竟。”僧璨当下契悟能忏所忏的这念心,说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真忏悔,就是在起心动念的当下觉察、觉照,将这念心始终安住在觉性上。永嘉玄觉大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实相,是当下这一念清楚明白的心,不起妄想,处处作主;契悟这念心性,必然了知罪性空寂,甚而于刹那间了却无始劫来的罪业。

  佛陀曾开示大众:“世界上有两种最有智慧的人,一是从不造恶的人,属于先知先觉的圣人;二是犯错而能忏悔改过的人,属于后知后觉的众生。”修行路上,除了勤修善法,更要返照自心,时时注意身口意的动向,将不善之念一一忏除,如此,内心便得清净与安乐。

 
 
 
 
思过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榜法师

检省自心 跳脱障碍

  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负轻敌,仗恃着自己腿长,以为睡一觉再跑都会赢,结果输给了认真踏实的乌龟。这个故事浅显易懂,每个听过的人都会笑兔子太骄傲,也都会称赞乌龟的努力不懈。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有时却成了那只兔子而不自知!

  反省在日常生活上的所作所为以及种种心念,其实,有不少时候是靠着小聪明而心存侥幸、得过且过。最常有的一种心念,是把“经济效益”当成懒惰的藉口,于是,衣服累积了好多天才洗一次,因为省时、省水、省力;垃圾积到再也压不下去了才倒,因为省时、省力、省事;不急的事永远不会立刻做,做的永远都是“不得不”的急事。怎么不会开天窗呢?凭着小聪明加上一点福报,当然,有时还是会业障现前,而所谓的业障,就是自己!

  太爱惜自己,是修行的障碍。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色身、在乎自己不能太累、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种种妄执,坚固不舍。把色身当成藉口,就会阻碍发心;不发心,道业难成。然而,避懒偷安的习气一旦养成,实在很难改,否则古时候的陶侃为什么要搬砖?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精进不懈的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奋的美德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懒散的恶习却是一下子就养成。尤其,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即便懒散,事到临头还是可以从容应付,这样的人,看似幸运,其实是大不幸,因为,永远难有成就。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反省之后,知道自己最缺乏的是“认真”与“精进”。如何发起精进心,认真面对自己的修行?首先,必须仔细思惟无常苦、因缘果报的道理。有生必有死,生死轮回之苦,若真将生死轮回之苦时刻系挂心头,岂会懈怠懒散?只是,一般人从未真正体会无常的苦,从来不认真地以为“躺在棺材里的那个人会是我”,只知道终有一天会死,但总是不会来的太快。这种心态,就像牛看见同类被屠夫牵去宰杀,却视若无睹的继续低头吃草一样!所以,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生命一点一滴的流逝,谁都不知道未来还剩下多少日子,如果死到临头才要精进,必定后悔莫及!

思过改过 断恶修善

  其次,要思惟业力轮回的苦。今生累积的业,足以让自己饱受苦果,更何况思及过去生中无量无边的恶业,岂不畏惧?医院中开肠破肚、切喉割舌的手术,天天都有,不正是菩萨示现来教导我们,应当精勤断恶修善,莫待业力现前才知痛苦无量。

  因此,保持精进不懈的心,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如古人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败,转动的户枢不会生虫;精进的修行人不会造业堕落。肯认真于道业上,就能令法轮常转。期勉自己,如流动的水、如转动的户枢,勤奋不懈,令烦恼不生,善法不断,进而发大乘心,行菩萨道。

  
  
  
  
凡圣一念间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高级部三年级 见风法师

染缘易就 作主由己

  很久以前,英国的一个小村落里,住着一对年幼的兄弟,由于双亲早殁,两人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有一阵子,村民的东西屡屡遭窃,经过调查,发现小偷竟是这一对兄弟。村民将他们送到老村长那儿裁决。老村长一看是二个小孩子,念在他们年幼不懂事,也为了护念他们的前程,仅要求这一对兄弟承诺未来不再违犯,一番晓以大义便遣送他们回家。

  时光飞逝,二位小兄弟已成为青少年。所谓“本性难移”,习气如果没有根除,遇到相应的境界,仍是很容易现前的。这对年轻人虽然幼时因偷窃被逮到,也允诺不再行窃,但由于积习已久,惯窃成性,久而久之便将老村长的教诲及恩惠抛诸脑后。一日,这对兄弟经过邻居的农场,哥哥忍不住向弟弟说:“嘿!你有没有看到那里有一群小羊?或许我们可以抱几只走,去换点金币!”弟弟有些犹豫:“好是好,可是如果农场的主人报了案,我们将他的羊拿去换钱……不是很容易被发现吗?”“这个……”哥哥皱着眉头想了想,突然拍手大叫:“还不简单!就送到别的城镇卖,事情不就解决了!”

  在一个夜晚,这对兄弟以矫捷的身段翻过农场篱笆,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抱起几只羊,带离农场,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农场里好像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这对青年连夜赶往另一城镇,正为自己天衣无缝的计划得意时,却万万没想到,农场主人早已密报警方,警察也已埋伏在他们前往的城镇内。当这对兄弟在市集上和人讨价还价时,警察将他们逮个正着!

  一向和蔼的老村长看到多年前信誓旦旦要改过的兄弟再度“来访”,不禁勃然大怒!经过审议,村人决定以当时处罚累犯最常用的方式──在额头上烙印,来处罚这一对年轻人,这种方式不仅令当事人感到痛苦,一方面也等于召告世人要小心这些犯罪者。审判定案,执法者将刻有英文字母“ST”【代表sheep thief(偷羊的贼)】的铁块烧得火红,紧接着将炙热的铁往兄弟俩的额上烙印,这对兄弟的人生,自此有了重大的改变。

改往修来 从心出发

  头上有了这么明显的“记号”,无论找工作或与人交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兄弟俩正为自己往后的日子苦恼着。哥哥说:“我要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重新开始!”弟弟回答:“这没有那么容易!”弟弟继续说:“或许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改过自新,只要我们够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村民的谅解!”“你的意思是,要我带着这个烙印重新开始?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会有多少屈辱等着我们去受?”哥哥再次表示:“我要到一个全新的地方重头来过!”语毕,收拾起行囊,就这么向弟弟告别了。

  哥哥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城镇,终于来到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国家。当他去找工作时,发现没有人听懂他所说的语言,根本没办法和人沟通。虽然,没人知道他额头上的字母象征什么意义,但是语言的障碍确实让他无从谋生,他决定再走向下一个城市。可是,走到哪都遇到相同的问题,他就这样一再地长途跋涉。最后,在一个酷寒的冷冬夜晚,哥哥于饥寒交迫下客死异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留在原乡的弟弟,从有了“印记”开始,便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以弥补自己的过错。额头上有了那么明显的烙印,要让人信任,是相当不容易的。每次只要走在路上,就会有许多小孩子,手里拿着泥块和木棒丢向他,嘴里喊着:“小偷!小偷!”村庄里,没有人与他说话,也没有人愿意和他有任何的接触,更别提有人会想雇用他做事。弟弟知道,要别人对他改观,势必会经过一番考验与磨炼,而且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尽管如此,他还是鼓励自己:唯有不断地反省、改过,才是真正的“重新开始”。既然找不到工作,弟弟退而求其次,到深山里当樵夫,卖柴维生。

  渐渐地,村民发现弟弟所卖的柴质地优良,而且人也很讲信用,总是真心为他人付出而不求回报——即便受助者对他的态度仍那么冷漠。就在那年的冬天,风雪交加,气候严寒,有两位寡妇因为没钱买柴火,冻得几近死亡,弟弟用仅剩的柴火赶忙替妇人取暖,就这样救了两条人命。他的义举让大家另眼相看,村民总算对他改观了,从不屑一顾转为信赖、尊重。

真心修善 恶缘尽除

  数十年后,弟弟已是两鬓霜白的老人了。一日,有个从外地来的年轻人,与这位老人家擦身而过,看到老人额头上的烙痕时,他转身问一旁玩耍的小孩:“你可以告诉我一件事吗?”年轻人指着弟弟继续问道:“那个老先生的额头上为什么会有ST的英文字母呢?”小孩回答:“先生,你大概是初到此地吧?这位老先生是我们村里最和蔼、最善良的大好人。”小孩接着又微笑地说:“老先生额头上的英文字母可是圣人(saint)的缩写哩!”

  从“sheep thief”到“saint”,这当中的转变,正是以“忏悔”为开端。面对难改的习气,在一次次的调整过程中,免不了万般的艰苦挣扎;倘使能恳切地忏悔自己的过失,真正的改过向善,打从悔过的那一念起,就能与善法相应,也正是迈向光明人生的起点!

 
 
 
 
日常中的反躬自省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彦法师

为道日减 忏除人我分别

  一星期努力完成的报告,即将发回——心里不禁念念盘算着。教授师开口了,头一句就提到本组的报告,指出了数点的缺失。“唉!怎么自己还是不够细心!”“这点教授师指导的,可能有误会,要做个澄清!”随着教授师讲评的进行,内心继续对话着。课程在引磬数响中结束,赶紧看看别组的成绩──不错!本组拿到了最高分!忽然内心一怔,外在的分数令人满意,但自性的分数呢?

  古德云:“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修行应是为道日减,以无为法作为修行的纲旨。但是这堂自性的考工中,无为法及格了吗?起心动念中,耳根闻着声尘,意根缘着根深柢固的我执,画出一道长长的鸿沟,分出了人我。有我、有教授师、有本组、有他组、有我的报告、有他人的报告。感到赞美、感到责难、产生欢喜、落入难过。为了小小的名利,从意业发动了口业与身业,瞬间十八界的缠结又更增长。六道的生死不就在这当中,实实在在的走了一遍吗?深深忏悔过去的不觉,种种不净的身口意业。

厘清岔路 趋向正道

  修行的困难不在路途有多远,而在于有无走入岔路!战战兢兢的,是心里的岔路,微细难量。有名闻利养的岔路,有妄自菲薄的岔路,其中潜伏着欲望的深谷,无明的暗流,业力的绊索。如何真正用上功夫,不致战败而还?思绪至此,深感自己能在这殊胜的道场用功,实是无上福报,教授师苦口婆心的训勉,培育学僧完备的僧格与知见,真正是修行最佳的护身符,是弘法利生的金刚智杵。种种规矩,更是一道保护的屏障,能使不善的因缘远离,让道业细水长流。思惟至此,怎不心怀感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今日承蒙三宝的加被,大和尚的恩泽,方能出家修行,浅尝解脱烦恼的无上法味。也愿一日,能让有缘的众生,远离众苦,同受如来清凉法益。

 
 
 
 
进入生命的桃花源
 
 
                      文/普顿精舍禅修班学员 邱{糸+秀}琼

生命历程的转弯处

  从小就接触过各种不同的宗教,因家庭背景的关系,与佛教、道教的因缘算是较深的。但是以往都停留在“求神、问佛”的阶段,只想藉着信仰来庇佑自己和家人,甚至祈求发财赚大钱,没有进入真正信仰的殿堂。就这样在尘世中寻求了半辈子。直到去年冬天,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找到了一方清凉的歇脚处──普顿精舍。从此,心灵犹如走进了桃花源。

  对我而言,生命历程是艰辛的,这当中必须具备活下去的能耐,尤其需要有坚定的心智来支持。出生在一个物资贫乏的农村,自小便对人生有着“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的感叹!在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浪掷许多年少岁月,用了许多愚蠢的心思,甚至以苦涩的泪水换取成长……有时,自囿于繁复多端的情绪深处,而无法自拔。及至长大成人,仍旧无法将凡夫的所有荣辱、悲欢看破,时常怨天尤人,思索着为何自己没有豪富权贵的背景。

病苦炼身心

  尔后,似乎找到人生的方向时,却紧接而至一连串色身的病苦。期间经历三年的积极治疗,依然逃不过洗肾的命运。六年前,医生宣布这个讯息时,虽早有心理准备,但业障来临时,依旧脱离不了椎心之痛,病苦的滋味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即使有亲人和友人的关怀和照顾,还是取代不了自身的痛苦。

  自此,病苦与我终身为伴,可是,上天并没有特别的同情我、眷顾我,反而不断的考验我、试炼我。时常,必须忍受刀割之苦,住院乃是稀松平常的事。尤其,有一次正当自己要被送进手术房时,巧逢三妹癌症病重撒手人寰之际,任凭我呼天抢地,人世间的一切苦厄,依然毫不留情地降临。此外,二妹不忍我长期洗肾之苦,毅然捐肾供我移植;奈何业力缠身,徒劳无功,当医生告诉我移植失败时,仿佛晴天霹雳,眼前一片模糊──人间地狱不过如此。

以正法为依归

  就在陷入无助又愁苦的境界时,我找到了一个慈悲又安定的依靠──正信的佛法。聆听大和尚的正法开示,领受法师慈悲的关怀和引导,启发了我与逆境共处的智慧。今生病苦不断的色身,既是过去造恶业所应得的业报,自当“甘愿受、欢喜受”,唯有生起殷重的惭愧忏悔,精进用功,发长远心,方能消业。

  对于亲近佛法,我有着“相见恨晚”的遗憾。每周三天至医院报到是我的例行公事,从中也渐体悟“人生无常”的真理。感恩大和尚及法师们一再慈悲地创造因缘,让我有消除业障、累积?德的机会。期许自己珍惜现有的因缘,努力学习,精进禅修,广植福田。

  进入精舍,映入眼前的,即是庄严的佛像和清净的禅堂,心中浮现“我只是偶然的过客,却觉得它是我前世的家,百年前我来过这里,曾留下我再回来的愿望……”不知是哪看到的句子,但它是我心灵的写照,我这干涸多年荒漠的心,终于找到甘泉的故乡。衷心恳求大和尚长久住世,常转法轮,期待有朝一日,能追随大和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