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本期主题──感恩










觉大和尚开示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那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心中感到清净、宁静;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

  知恩,“上报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对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现;不论亲疏、上下、同事、同学、师长、父母乃至于世间上所有的人,都在帮助自己,都在为自己服务,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业成就的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学得谋生的技能与知识;创业阶段,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在人生的历程,三宝能指引我们使人生迈向光明,开启我们的智慧,转化一切烦恼业障,让我们能超越生死大海,出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这些人、事、物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如是思惟我们确实应该感恩、报恩!

  知道自己与父母、师长、国家、众生是一体的、是共同依存的,这个就叫做“知”,知了以后,便能心存感谢、心存感恩,更进一步还要积极地采取实际的行动──报恩,如何报恩?成就自己的学业、事业;成就自己的福报、功德、愿行及定力;有了这种报恩的心,在生活中落实、努力,每个人的学业、事业及道业,就能增进,永不退转。

知足是积极快乐的泉源

  能知恩、感恩、报恩,人生就能知足常乐。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知足常乐”听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的形容词即为“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后,心里所想的是这份工作种种的缺点,计较工作时间太长、老板不知体恤、抱怨同事不和、厌烦工作性质,觉得自己不应被埋没……,所谓“这山望过那一山高”,当心里都是这些负面的想法时,烦恼就产生了;反之,若能用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来思惟:“这份工作确实是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自己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就会珍惜、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就能时时做到“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若没有人民及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归功于大众,与大众共同分享。“坏事给自己”,当碰到挫折或失败时,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责怪或归过予大众。明白这些道理,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能积极而光明。

用感恩开创光明人生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更有希望。








用感恩让你我的心更靠近



                 文/普真精舍禅修班学员、社工员 赵元莉(传经)


咫尺天涯

  笔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为一群违法的少女及其家庭提供服务,三年来接触近三百名的少女,每个人有独特的一面,亦有相似的特质。归纳来看,负面有的问题不外:脾气暴躁、缺乏耐心、好高骛远、自我中心、不计一切寻找亲密感、注重金钱与眼前享乐、极度缺乏自信,在人际上常经历受利用与背叛的感受。虽然案主与一般人一样都渴望和谐与友爱,但又彼此害怕与不信任;亲情仿若咫尺天涯,日积月累的剑拔弩弓,使亲子双方都感到无力与无奈,人际与家庭的挫折,更致使外在行为浮躁、内在心理自卑、自我否定……,恶性循环地处在痛苦中。透过个案所呈现的家庭问题,我们不禁要深思,人们究竟缺少了什么?

  出生在台湾步入工业化、都市化,经济起飞,享有良好物质生活的那一代,目前已是青壮年人,为人父母了;早先农业社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景象与体会,都是伴随家长的工作、生活经验,传承给下一代。但是,进入工业社会,所有的物资都是金钱换来的,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交易,对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画面,是很难令新的世代有亲身体会的经验;既无法在日常中体会物资的得来不易,也就没有能力教导孩子心怀感恩;而忘却感恩的心,正是人际关系受苦的隐忧。缺乏感恩的心,内心像是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永远觉得不满足,总是向外索取,而无法付出;得不到就心生埋怨,有种种批评及指责,像是张牙舞爪的刺猬,总是在战斗,紧绷的防卫,使得自己很辛苦,别人也不敢靠近。

销融心头的霜雪

  “感恩的心”是圆融人事的妙方!感恩可以说是一种带有觉察力、细心及爱心的表现,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当在表达感恩的时候,自然开阔了自己的心量,跳脱自己的框架、自我中心,有更宽广的包容心;感恩,甚至可以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曾经听过一个个案──他的母亲从他年幼时就是精神分裂患者,他虽已而立之年,但受困在心牢中无法独立。从小背负别人无知的嘲笑“疯子、肖查某……”,家庭功能不健全,使他无法得到许多适切的照顾,伤害、羞耻与愤怒,刻镂在心中,他怨恨母亲及所有的人,觉得太不公平了。巨大的痛苦笼罩,强烈执着的信念,使他的性格扭曲。直到他忆起“母亲知道他喜爱吃红豆汤,总是为他在放学前煮好,等他回来。”他惭愧自己的怨恨,感恩涕泪,不只原谅,更凭着信心、感恩的心,超越对生命窄浅的态度,促使他生命品质有了全然的改变。

  这段历程并不容易,但是很值得。我们凭藉信心来感恩,不仅因为我们的需求、欲求被满足,更包含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尽管逆境、困境会来临,但它不会因自怨自艾而成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切总是会成为过去。而这磨炼、试验,正可用来砥砺、帮助心性成长,感恩使得生命中的挑战都具有正面意义,促进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常怀感恩心,人生更美好

  感恩,从一句“谢谢”开始,而家庭是最小的人际单位,也是最早建立关系、影响最深之处所,许多思想及行为模式,都是由家庭互动关系中塑成。如果在家庭中,随时彼此互道一句谢谢,提起自己对对方的感谢,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敬爱,对方也会感受到被了解与肯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亲密中又保有适当距离,这可养成健康的人际关系;相对于许多自恃不拘小节的人,没有说谢谢的习惯,久而久之,不自觉中便将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或者因缺乏沟通,彼此之间距离分化不清楚,缺乏理性界线,这些都可因一个生活事件,引爆冲突。

  除了思想、认知层面的学习感恩,另一个行为情感的体验,可来自于情境,感恩存在于施与受之间。笔者任职社会福利机构,当中施与受的角色常相互转换,在机构中接触到许多人爱心捐款、米粮、各项物资,或非物质的提供——课辅、教育、活动招待等,机构代表弱势团体成为受助单位,再将资源妥善分配给所需者。面对一群弱势的人,他们是受者;对我们这群工作人员及义工而言,说是施者毋宁说是受者,因为他们的苦,教育着我们要感恩与知足,警惕我们问题在那里,这样的情境,鲜明胜过言语。所以鼓励人人在生活中做义工,在给予中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正向、愉悦的心情,能持续地处在这样的心境中,粗暴可转成祥和、耐心可取代躁动、骄傲可化成谦虚,人际间是互信而不是猜疑;当感恩的心发展到某一程度,从一种表面感觉进入内心的感受,就会生出回馈、报恩的心,这是理性的爱,可以说有意识的从清楚的人我界线中模糊了自我界线,愿意奉献的心。

  学习感恩,表达感恩、深思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来落实,就能拥有信任开放的人际观。





知恩感恩路更长



                文/普民精舍禅修班学员 张妙华(传华)


万古一瞬 难遭难遇

  地球上居住了六十亿的人口,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条件之下,身为其中一份子,人与人的缘份仅有六十亿分之一,在一生中彼此能见上一面着实相当困难,更何况能在百转千回的因果法则中邂逅,互为父母、师长、兄弟、夫妻、子女、朋友、知己乃至同参道友……,不惟是难思难议,更是难遭难遇,也因为如此的一份心情转折,自己把共业因缘当成是一种万缘具足的感恩与敬重。

外护善知识

  投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中成长,自幼备受父母、兄姊疼爱,于生养、于教养、于精神、于物质所需亦未曾匮缺,纵年届半百,始终仍是家人心目中的么妹,一路呵护未曾稍懈,远嫁台中,幸仍得遇好姻好缘,公婆、同修、乃甚子女百般包容、尊重对待,赋予自己绝对的信任、自由、空间和时间。家人,此生永远的守护神;家人,此生因缘最具成熟的外护善知识。

同行善知识

  今生点滴,累劫勤措,福报具足,皈依三宝、亲近精舍,感恩功德主吕崇民、吕马永真伉俪能行能舍,无畏捐输清净道场,得利益普罗大众修行学佛,实是功高德胜;所有的同参道友、发心菩萨于教理、福德、禅定,精进勇猛,勤修不退,护法护教,发心无畏,皆是自己见贤思齐,增上善缘的同行大善知识。

教授善知识

  启童蒙教六艺,夫子恩重如山高,于世间教育、自幼及长,凡遭遇者,皆是令自己铭感谨记的好老师。于出世间法,更是庆幸自己此生得值遇 觉大和尚,护持中台道场,修行学佛路上,自普真精舍到普民精舍,一路受教于住持法师,闻薰闻修,自理入──知解方便;自行入──作诸佛事,增长法身慧命。
最让人深深感动与效法的是,住持法师对于三宝,对于大和尚始终如一,发自至诚的感恩、恭敬及信受奉行。法师明珠般智慧光采的绽放,不惟是深仰诸佛菩萨上求下化之本妙觉心的大慈大悲,更是日常行止与修持中体用一如、依教奉行的涓滴累积。积何功德,修何善本,今生获此殊缘果报,值遇大善知识巍巍如是。
三宝、师长、国家、众生、昊恩如天,心中翻涌地岂仅是千言和万语,字里与行间的流露实非行云流水,衷心合十,至心祈愿生生世世勤修善法,菩提道上精进不退,会遇大善知识,在此生更在尽未来际。

人生处处桃花源

  经常,我们都可能被老天选为试炼的对象或目标,在事业上,自己亦无可幸免地历经几番风雨的考验,当面对真实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困顿与挫折,有太多的时候深感无助,退缩、逃避,渺小与软弱,庆幸自己在佛法中寻得智慧与力量,让疲惫的心灵得能发展出更广阔的思考可能,进而在忧患与拂逆中锻弱为强,人生路上继续前行。

  生命绝非三言两语,任何一段人生场景,其过程也许惊涛骇浪,也许淡似无味,也因此,生命变得可能复杂也可能简单,佛法所提供的具体力量,则是直下承担和勇敢超越,让生命得以更丰富、深刻与圆融,其珠就玉成的漫长过程中,大善知识的开导与提携,能灭诸烦恼,除热得清凉,无异更如沙漠甘泉般的可贵。

开创圆满的人生

  有则小故事:曾经有位愤世嫉俗,心中无法平静的人,求见《奇迹课程》的作者,请问她如何解除令他不愉快的念头,他得到的回答是:“从今天起,每天写下一件令你感谢的事。”起初他需要思索许久,才想得出值得感恩的事,但日复一日,他逐渐对于大自然的美好心怀感激,进而发现许多值得致谢的人、事与物。后来,他仿佛打开了心眼,看见了凡地球上的一切皆是老天慈悲恩赐,所见一切皆是光明,于是,他的烦恼也因此消失地无影无踪。

  每一天都能找到值得感恩的事,心怀感恩,不是为了别人,首先利益的是自己。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在生命起、承、转、合的隐约处,必燃起一线光明,激发所有积极的意义。人生一场红尘挂单,来一遭,未识父母生前面目;走一回,跨出每一坚定的步履,传承着恭敬、慈悲、和睦、真诚、分享、孝顺、知足、感恩、因果、互助、合作、积极、乐观、劳动……的生活态度,安顿自性本心,实现生命更美好的价值,创造出人生最精彩的一个圆满。

 




佛法是心的教育
 



                     文/普得精舍禅修班学员 黄月香(传香)


与佛欢喜相遇

  犹记那日,在春阳的午后,一如往常,在每周六的下午,带着传乐,怀着朝圣的心情,母子俩愉悦的步入普得儿童亲子禅修班,这是我俩每周的心灵飨宴时光,是我俩与佛陀相遇的时光,更是传乐每每期盼与他最喜爱的师父、敬畏的值星官、有爱心、耐心的小老师们,还有一群在“菩提心园”里共同学习成长的小苗们欢聚的快乐时光。

  在一首“谁不乖”的歌曲律动中,让所有亲子禅修班的苗爸苗妈们,感受了无比的活力。在轻快的乐声中,这群平日难得上场表演的苗爸苗妈们,带着羞赧的笑容,踩着生涩的舞步,随着小老师们的带动,努力的试图跟上音乐和节拍,终于音乐停了,心花绽开了,嘴也笑裂了,心中直想“哎呀!自己跳得好糟哟!”,念头未竟,耳朵响起的竟是师父温暖的赞叹与小苗们热烈的掌声,感觉好温馨。

最佳进步奖

  “妈妈你跳的好可爱喔!我要把我的加分卡给妈妈。”传乐童稚的笑语声突然冒出,明知自己舞步生涩,却也感受到传乐的真诚与欢喜──“因为你是我妈妈。” 望着他稚嫩的脸庞,心中充满无限感恩,感恩见括法师的慈悲包容与小老师们的苦心,他进步了许多,纵然任性依旧,却也让我处处充满惊喜与欢乐。

  在结业典礼上,含着欣喜泪光,看着仍带羞赧的他,欢喜的自见灯法师手中接下“最佳进步奖”,心中涟漪荡漾;回忆起他初进禅堂时的固执与桀骜不驯,每每上课时都是小老师与其他小苗们眼中的小麻烦。然而在见括法师循循善诱与小老师们耐心的指导下,在虔敬的礼佛行仪中,他学会以恭敬心来礼敬三宝;在慈悲周为小动物皈依中,他学会了友爱与慈悲心;在童稚的背经声中,看着他初初领略了佛陀的广大智慧;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学习中,我看到了他与其他小苗们的微妙转变,也感受到这一株株的菩提心苗正在他们心田中茁壮,更深刻的体会到佛法融入生活教育中,不可思、不可议的影响力。

教育史上的新篇页

  “十年树木建丛林,百年树人立法幢。” 教育是百年的大计,良好的教育,塑造出良好的人格特质,在现今教育体制的混乱与社会伦理道德日渐沦丧的当下,佛法教育的健全人格养成与心性教育会是一股教法清流。感恩大和尚的慈悲与睿智,除举办“小星辰”活动外,于全省各精舍普设儿童禅修班,让佛法从小做起,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佛法不再艰深难懂,佛法就在行住坐卧、吃饼、喝茶间,佛法就在你我自觉处。

  大和尚为响应政府私人兴学与佛法向下扎根,更为发扬佛陀“觉的教育”,希望以佛法慈悲平等的精神,开创良好的教育机会及学习环境,故创办了普台国民中小学,让佛法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落实,为社会注入一股清流,带来祥和的气氛,也为国家社会作育英才、培育未来的主人翁,带来新的光明与希望。

  普台中小学“中学为体、佛法为根、世学为用”三学一体的办学理念,以中国固有文化的伦理道德为本体,以佛法的心性教育、觉的教育为根本,再根据中学与佛法为基础学习世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上,而“敬、慈、和、真”的校训,让小朋友养成“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人生态度。让小朋友养成的正确观念、与启发的智慧,去运用所学,不仅嘉惠大众,也是利益自己。藉由这基础的学校教育,让小朋友能从良知良能去生活,去发展各项科学、教育、哲学、政治,以慈悲与智慧来关怀社会,无论对家庭、事业、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会有莫大的贡献。

感恩与期盼

  佛法是心的教育,在亲自参与儿童亲子禅修班与看到佛法在传乐身上所带来的转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佛法的慈悲与深广的智慧,也终于体会到大和尚要自小学启办教育的苦心,更确信佛法的教育才是我们唯一的方向。

  何其有幸,今生得闻正法;又何其有幸,今生得遇明师,传香有着满心的感恩,感恩大和尚的大慈悲与大愿力,创造诸多殊胜因缘,让大众能广植福德资粮,亦殷切的期盼着普台中小学建校得以早日圆满,让更多的小苗们能领受法益,日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未来必能打造一个社会祥和,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的佛法“心”世界。

 

 




菩提道上的善知识
 



                     文/普民精舍禅修班学员 钟丽真(传守)


顺逆皆方便

  生命中,有太多“不能自主”的经验,当初之所以亲近佛法,缘起于听闻普民精舍住持法师的一次开示:“人在那里,心在那里,看看自己这念心,是否清楚明白,时时作得了主?”当下这句话切中要害,照破了自己的昏昧与无明,也让自己开始急切地想一窥,禅宗“明心见性”的法门堂奥。

  年轻时,有父母的羽翼庇护,生命中少有挫折与不顺,总把顺境视为理所当然,不能自主的经验,也局限于芝麻绿豆大般的琐事。步入中年,逐渐地必需承担生命中的无常──生离死别的苦痛;六年间,面对父母因癌症先后辞世,及自己经车祸重创后,色身与病痛拔河的考验。虽然时时提醒自己:“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避免之事”,但面对亲人的离去,那种椎心之痛,却往往无法自己。

  以往,身处顺境时,无法领悟修行学佛,是人生最大的福报。直到亲临生命逆境时才发现,让自己安然渡过生命考验、低潮的最真实依靠──便是佛法与信仰。大和尚曾开示过一句甘露法语:“顺境、逆境都是助缘,皆是方便;顺境在成就自己,逆境在磨炼自己。”有了佛法的指引,走过煎熬的人生功课,这也才真真切切的肯面对自己,有了直下承担的毅力与勇气!

感恩善知识

  未学佛前,不了解“善知识”的真正含义,只觉得一路走来,生命中的每一阶段,都有贵人、知己相助。亲近佛法后,知晓了善知识的真义,才发现,自己真有福报,不管是外护、同行、教授善知识都具足,深知除了幸运外,仍需时时珍惜感恩。

  此生中,最早启蒙自己的善知识,即是往生的父亲。由于是“老年得女”,自小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多,也享受到最多爱的教育。由于“自治、自爱、自重”的庭训极严,加上父亲凡事说理、充分尊重子女的想法。因此虽极早出外求学,但有父亲身教的影响,想叛逆、变坏都很难。日后,听闻大和尚开示的“中台四箴行”时,特别相应,因为父亲的一生,正是身体力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最佳典范。

  接触佛法,要感谢母亲的鼓励,及见瑄法师的引领,更庆幸可以聆听大和尚与住持法师的无上大法。每当在道心进进退退间,感恩精舍法师、师兄们的善护念,让自己逐渐体会到,今生能与佛法相遇,得遇大善知识,是何其有幸!亲近道场,起因这念心刚强执着,难调难伏;薰修佛法,源自周边许多善知识的引领、成就。细数所亲近的善知识,每一位都是外护、同行亦或是教授善知识,也因为有他们,才让自己在学佛这条路上,不致走远路。

珍惜初发心,持续达坚定

  学佛前,生活一直汲汲营营,在身忙、心盲中度日;学佛后,曾经执着于“静中养成的清凉”,却逃避“动中磨炼的考验”,直到最近有机会万缘放下,回中台山护禅三,看到山上的法师及发心菩萨的全力护持,成就大众道业的认真与用心,才体会到师父曾开示:“先发心,先成就”的道理,想和佛法相应,不断地发心付出,才是最如实的修行。

  今后,提醒自己,随时将心归零,重新再出发;期许自己,时时精进用功,祈愿从只懂得自修的自了汉,他日,也能成为利益大众的善知识。谨以“佛法如大海,信心方能入;珍惜初发心,持续达坚定”来自勉,生生世世护法护教永不退转。





阿罗汉尊者的启示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旆法师


  佛陀时代,一千二百五十位的常随弟子,大都是已证阿罗汉果位的圣者,护持佛法、护持僧团、助佛弘化。且于佛入涅后,更有阿难尊者与五百名罗汉尊者结集经典,留传后世,使佛法得以延续。每想到此,心中总涌出无比的感恩。常反问自己:“佛陀时代的弟子是如此的上根利器,护法护教;身为末法时代,有幸遇大善知识,跟随在大和尚座下的我们,要留什么给后世做标榜?如何才能延续佛法命脉?”

  记得一日在擦拭罗汉尊者时,因一念不恭敬心、轻忽心、加上粗心,直接从罗汉尊者的底座上跳下地面,结果撞到底座边角,整个身体跌落在地上,数分钟动弹不得。当时第一念是向罗汉尊者忏悔自己的不恭敬心;第二念想到修福报是在谦恭中才能修得的;第三念告诉自己要马上站起来,绝不因此而退缩。于是忍着腿痛,再爬上底座继续擦拭,并深深地向每一位尊者问讯忏悔,以最恭敬心,摄心地完成打扫工作。也许是因为诚心、专注,故忘记了腿痛,且愈擦心愈平静安详,法喜充满,仿佛与尊者的法界相应般的安稳自在。直到下殿走下楼梯时,方知脚踝流血了,筋拉伤了。

  诚挚感恩这一摔,让自己摔下我慢、不恭敬心。自此以后,皆摄念不敢打妄想,以最恭敬的心擦拭罗汉尊者。

  在众多尊者中,见尊尊者是让自己最感恩的。尊者因累劫修行忍辱,所以感得众生欢喜敬重之德。尊者曾立誓愿,愿众生见己形象时,皆能瞋心消除,生恭敬、慈悯心,得清净自在。每当自己起瞋心,为无明所覆、不能作主时,就向尊者诚心忏悔。观想尊者遇境行忍辱时,对众生所生的悲悯心,心中的菩提慈悲种子亦跟着升起,瞋心消除,回归清净自性。何其有幸,能见尊者圣容,发愿学习尊者常行忍辱,利益众生。

  期许自己做一个上求下化的菩萨行者,亦学罗汉尊者断烦恼,精进行道,护法护教,为佛法做见证,并能勇于承担不圆满的自己。尽己之力,奉献生命、宣说佛法于一切苦难的众生,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永不退转。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