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红尘清泉




 



生活在佛法中

   
                    文/林慈惠(传慈)普眼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佛法”,即佛所说的法。一般人以为佛法只是宗教信仰中的一种;或者以为佛法只是一种修道、求福、了脱生死的出世法,与我们每天穿衣吃饭、行住坐卧的生活是两回事。但学佛六年以来,却愈来愈感受到:原来佛所说的法包含了我们的身体、生活及周遭的万事万物,因为“佛”者,“觉”也;而我们这个身体、家庭、社会,乃至于学业、事业,无一不是因为我们的觉知及心念所造就出来的,所以都含有佛法。

  这一个身体既有“生”,就有“灭”掉的一天;然而我们的心性,即这一份觉知,却不生不灭,恒久长存。日常生活,乃至于感受到的吉凶祸福,全来自于这一念觉知的作用,若无觉知,身体就没有用了。纵使在睡眠中,仍能感知旁边的声响;即便好梦方酣,也仍是觉知在打妄想,表示觉知无时无刻不在。而我们长久以来这一份觉知的心始终存在:动了善念,因缘和合时,福德就现前;动了恶念,因缘和合时,恶业就现前;不动念头,这一份觉知就清净自在。所以佛陀常告诉世人“因缘果报”之道理。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不要怕现在得到了什么果报,只要把现在的心念当成是未来果报的因,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当下得到解脱,未来也一定愈来愈光明。这不就是在学菩萨、在学佛吗?如果在行住坐卧中,都能坚住正念,学习佛菩萨的身口意,不但人生富贵吉祥,更能了脱生死,最后成佛作祖!

  然而知道并不等于做得到!知道与做得到中间还有好大的距离。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学习,明了佛法“缘起性空”的道理。《金刚经》中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一切眼前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闻,嘴巴所尝,身体所感觉,脑中所想的,皆是性空。真正明白了缘起性空,看到周遭的事事物物,心念就不再跟它相应,所以《金刚经》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真正做到了,对一切事物,我们就能做到“知”而不受影响了。

  这样的境界要能够持续,甚至要能够延长到我们的行住坐卧上,那要下好大的功夫。首先,每天的定课不可少:每天早晚诵经打坐,培养一般的定力与智慧。就在一遍又一遍专注的诵经中,智慧不断地开启;并且利用打坐,使自己的心念清净,进而培养自己的定力。然后,每年去中台山打禅七,把功夫再全部集中汇整(连续坐香且禁语),加一把火力( 大和尚及教授法师的开示),而登上高峰(坐好香)。

  打了好多次的禅七,发现要打好七,是需要有大的福德资粮。日常的定课与每周共修,就好比是让我们明白,台湾以外还有一个很大很美妙而多样的世界;而禅七就好比让我们直接出国旅行(开示就好像出国旅行中的导游一样),自己去体验宽广的世界。旅行是需要旅费的,否则出门在外,食衣住行中到处窒碍难行。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布施及持戒,来累积我们的福德资粮。

  也许我们常常会起疑心:坐好香、修禅定好难,又要每日定课,又要每周共修,又要打七,又要布施,又要持戒,那来那么多时间?那来那么多钱?而且现在没特别持戒,不是过的好好的?其实没有持戒,无形中种了恶因都不晓得。现在看起来过得好好的,只是因缘未到,果报尚未现前而已,然而当因缘成熟时,“无常”只在一刹那间!就那么一刹那,中风的,车祸的,宣判癌细胞重症的,儿女闯大祸的,……,我们的亲戚朋友中,都可以让我们看到“无常”的无情与迅速。除非我们懂得忏悔,而且勤修善法,将已种下了的种子转化。当苦报现前时,需要好大的定力,才能帮我们平顺度过。现在花一些时间精进,同时修布施、持戒等法门,帮我们定心、净心、明心,这份心不但做了未来的储蓄,现在就已受益无穷──天天清凉自在!

  如果我们做好了储蓄,不但现在安乐,“无常”到来时仍然自在,未来还可以成佛。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善哉!善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佛法另一个重要的道理:“人人都可以成佛”。曾听 大和尚开示说:“每一个人的灵知灵觉,好像是心(心指觉知)中的莲花,出污泥(娑婆世界)而不染,生生世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当时就觉得,这朵莲花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不曾因为生命的结束或重生而生灭过,更不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失去过!

  所以,不论我们知道与否,我们的生活就是佛法之展现,就是离不开这一念觉知,善善恶恶都在这一念觉知里,轻的、重的习气也都在这一念觉知里。不管我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都不会改变这一个事实,就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一朵莲花,并不因他承认与否而存在或不存在。祖师大德也告诉我们:佛性就在我们的觉性中。只要不断地信、解、行、证,清净觉性自然现前!让我们快把染污的心念,去芜存菁,只活在善或清净的心念中,心情就会更自在,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满!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