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本期主題









中台佛教學院書法比賽獲獎報導



  中華書法藝術淵源流長,自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書法藝術更因佛經的翻譯抄寫,得到長足的推動與發展。佛教傳播最主要的途徑是佛教經典,佛法與書法自古以來相輔相成;佛法的弘揚帶動書法藝術的提升,而書法藝術的表現更協助了佛法的廣傳。

  習學書法可涵養才智、變化氣質、陶冶性靈;書法的表現與心靈層次的提升有很大的關係;而禪修也是淨心、明心的過程,兩者實有相通之處。「佛法不離世間法」,為弘揚佛法,培育僧才, 大和尚特於佛教學院中開辦書法課程,不僅發揚中國文化藝術,亦期勉學僧習字定心,在專注中培養定力。在佛法五化中,書法,更是佛法藝術化的展現。藉由筆意之虔誠專注,以靈活運筆技巧,書寫佛經、偈語。令觀賞者,心生歡喜,契入妙理;讓更多人體會佛法中的智慧與慈悲,從而得到啟發,此係利他,復能自利。

  中台佛教學院參加本年度由中華書畫印藝學會主辦、中華師源書畫學會協辦之「二○○三年慶祝三羊開泰國泰民安全國迎春吉祥書畫暨春聯大賽」,榮獲大專組、高中組、國中組書法特優、優選及佳作等獎項。此次比賽參賽人員計有兩千餘位,中台佛教學院共五十位法師參加,所有參賽法師均於各組別中,獲得佳作以上獎項的肯定。

  菩薩向五明處學,學院學僧平時努力於教理、修行,更要學習各種度眾法門。書法,是佛教學院的世學課程之一,此次書法比賽優異的表現,展現學僧們平日努力用心的成果,其中禪修定力更躍然於書法作品中。無怪乎,書法指導老師黃淵 讚歎表示,在多年教學過程中,教育過無數學子,法師的定力與專注力,以及學習上的優異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此次,黃老師也因所指導的團體,在比賽中獲獎最多,而榮獲指導團體傑出獎。

  中台行願偈:「外現聲聞身,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透過書法比賽的表現,更能了解學僧們生活中落實廣學多聞的精神,積極習學世學的態度。所有學僧們,皆期願能成就種種度眾的善巧方便,使菩提善種在一切有情的心田落地生根,締造至真、至善、至美、至聖的人間淨土。


佛法書法與心法



文 / 中台佛教學院、慈濟大學、員林社區大學書法教師 黃淵[水&泉]

  佛法旨在修持心性,化除心中之煩惱、焦慮等負面情緒,從六度萬行中圓證無上的菩提智慧。心是人之主宰,一切是非善惡之念,唯心所造,因此要淨化人心莫過於發揚佛法,其中以書法來弘揚佛法最為貼切。

  佛法旨在修持心性,化除心中之煩惱、焦慮等負面情緒,從六度萬行中圓證無上的菩提智慧。而心是人之主宰,一切是非善惡之念,唯心所造,因此要淨化人心莫過於發揚佛法,而以書法來弘揚佛法最為貼切。

  中國書法是世界上特有的藝術,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啟發智慧,陶冶人之性情,變化人之氣質。後因用筆運力,及於全身,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自殷商甲骨文迄今三千餘年,發展出不同面貌與風格,可歸之於篆、隸、草、行、楷五體。要欣賞書法,可從用筆、結構、墨色等外在形狀或作品中,透露書法家的修養、個性等內在精神去欣賞。圓勁的篆書:是沿承金文、甲骨文,具古樸雄奇的獨特風格。方折的隸書:秦、漢時期由萌芽、發展而臻全盛。飛動的草書:最能表現個性,具有抽象美。縱逸的行書:是介於草書與楷書之間,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書體。端整的楷書:又稱為真書或正書,與行書同時形成,三國後漸次流行。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覺大和尚,不但擅長中國書法,也是一位現代大書法家。為了發揚國粹--書法,藉以弘揚佛法,把佛法濃縮、簡化成四個重要的原則及方向--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然後以此書寫的「墨寶」,印製成各種文宣,傳遍各地,讓修行人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如果能做到「中台四箴行」,就等於把佛法實踐到生活上,只要不斷地努力,最後功德圓滿,即能成道證果。

  由於 大和尚的慈悲,自己很榮幸能到中台佛教學院指導法師書法,至今已有七年。這期間很多學院的法師,參加全國性的書法大賽,都能獲得最高榮譽的特優獎,離開學院或到中台禪寺各精舍分院,亦均能以書法作為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工具。

  何以說,書法可以陶冶人之性情,變化人之氣質?例如:兒童入學,必先教寫字,寫字時必令坐得端正,然後教以執筆方法,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的格言,時時灌輸於腦海中,寫到一橫,就有橫如水平的觀念,寫到一豎,就有豎如柱直的觀念,寫到一撇,就有絲毫不茍的觀念,寫到點、鉤、折、剔,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觀念,如此日子一久,必定養成正心誠意的良習。浮躁乖戾的兒童,抓到筆管,頓時安靜和善,無形中使性情調整,氣質變化。假如是原來安靜和善而具有天才的兒童,更可擴充他的良知良能。且書法講求有力、有神、有勁,所以影響人生力量甚大。能得到書法的微妙功用,就可以啟發人生的智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行為是自己的意識無法完全控制的,例如:幾經多次下定決心,想要革除暴躁的脾氣,但總是控制不了;一遇不滿或挫折,免不了暴跳如雷或抑鬱寡歡。它不但影響待人處事的態度,也影響正確思想和行為。我們稱這種左右正常情緒、思想和行為的力量為「心力」。我們若能對「心力」有相當的了解,就能對佛法所謂的「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有進一步的領會,對於邁向成功、作主的生活將有莫大的助益。

  現代的科技發達,人類為求物欲享受,犯罪類型層出不窮,社會道德淪喪,民心不安。政府為了匡正社會,安定民心,擬藉宗教力量改革心靈,乃透過各種媒體或鼓勵各宗教團體弘揚善法。其中,以心法為重的佛法,對淨化人心更見顯著之功。

  我在中台佛教學院指導法師書法,常鼓勵法師藉書寫來與大眾結緣,因為這也是弘揚佛法、度眾的一種方式。自己也暗自發願,將來要把所學的一切供養法師,以利法師們弘法度眾。今又承員林社區大學之邀請,指導學生書法,也就是那一念清淨心種下往後殊勝的法緣。平時常書寫醒世詩詞、對聯與人結緣,其詞偈發人深省,往往引發不可思議的妙用,例如有位朋友曾因我送的一幅對聯,看到對聯中的偈語有所警省,而平息了一場家庭紛爭。

  一個人是否過得稱心快樂,是由主觀的意識所決定,而非客觀的環境所造成。因此心理的變化是個人能否快樂幸福的關鍵性因素。心理學家說,人格就是個人的命運;佛法說萬法唯識。「人者,心之器」,善惡是非之辨,存乎人心一念。因此「心法」有賴於「佛法」助益,而「佛法」則可藉「書法」與之發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