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本期主題









中台禪寺獲頒「第二十三屆台灣建築獎」
典禮紀實



  建築,是藝術,是人類企望延展至無限的精神表現,透過建築,人們得以探索往昔先人的腳步,能夠立基於過去,展望未來;而佛法,是眾生實現心靈真、善、美,拓展生命無限的究竟解脫。藉由佛法,一切有情得以歸返本來清淨的自心。

  由建築師雜誌社所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台灣建築獎」,經過多位評審委員的實地勘查與審慎評選,埔里中台禪寺基於建築架構所呈現的獨特性、完整性,高度執行水準,以及兼具人文關懷等多項特質,與同樣深具特色的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共同榮獲「第二十三屆台灣建築獎」;主辦單位並於三月一日假台北國際藝術村,為各項佳作勝選作品頒發獎項。

  三月一日當天,典禮現場貴賓雲集,除了四方遠來的各項得獎作品代表,以及許多建築相關科系的院校學生之外,更有內政部營建署署長柯鄉黨先生,建築師雜誌社創辦人、國策顧問許仲川先生,與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李健次先生等多位政府長官蒞臨會場,向與會大眾致辭、關心,同時為諸位得獎作品代表頒授獎項。

  營建署柯署長首先表示,在台灣大環境如此不景氣的現階段,建築師們還能持續秉持敬業、專業的精神,做好建築規劃設計與營造,實令人敬佩。期望大眾能本此精神,共同為改造台灣地區風貌而努力。

  建築師雜誌創辦人許仲川先生表示,建築工作者致力於改造環境,而環境能影響大眾,使社會更趨祥和安定。舉辦此獎項即是希望透過評選出優秀的建築作品,使大眾得到啟發,共創美好的環境。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李健次先生於致辭時強調,一件建築作品從規劃、設計、監造、施工到完成,得來不易。尤其台灣屬多風災、地震地區,為使作品經過震撼之後仍能屹立不搖,建築的難度便相對提高。如這次得獎作品之一的中台禪寺,在施工期間經歷了九二一大地震,但今日仍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正表現出整體高度的團隊精神與建築師設計、監造方面的智慧。

  而後,中台禪寺副住持見允法師致辭時表示,中台禪寺歷經三年規劃、七年施工才得以完成,這當中投入了很多的心力,特別感謝李祖原建築師的努力,其在所有的規劃設計中是完全免費的發心。當初在領到建築執照時,還沒有建設寺院的經費,但在開山方丈 覺大和尚的願心帶領下,大家一點一滴去做,終於在九十年九月落成、啟用。在過去這一年當中,有很多宗教界、學術界、藝術界等人士,都共同來關心這個道場,這代表中台禪寺不僅是佛教界的成就,同時也是建築界,及整個台灣的資源,乃至於更是全世界共同的資源。

  當天,李祖原建築師因事無法出席,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王重平建築師代表上台領獎,並發表李祖原建築師的得獎感言,其表示:我們真心感謝第二十三屆台灣建築獎之評審委員們,給予中台禪寺建築之肯定並使其獲獎,這無疑是建築師們對宗教建築史所作出最佳之見證。我們要感謝 惟覺大和尚之帶領,與中台山所有法師們,及參與該項工程建設之有形及無形的工作者,大家十年來的努力,讓中台成為歷史。

  頒獎典禮結束後,下午三時舉行台灣建築獎講座。講座中,蔡金龍建築師配合 Power Point為大眾介紹中台禪寺整體規劃理念。蔡建築師以東西方宗教建築的形式、手法為開端,進而點出中台禪寺建築的豐富意涵及特色,其在介紹過程中表示,從聖彼得大教堂、清真寺、布達拉宮等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可看出,建築本身獨特的型式即展現出宗教的力量與特殊意義。沒有人會質疑聖彼德大教堂怎麼會這麼大,相較於聖彼得大教堂,中台禪寺也真的不算大,尤其是中台禪寺期望能將佛法世界化,更因此要對世界作見證。

  蔡建築師並強調,新時代需要新建築,大乘佛法講求的是自利利他的精神,所以整個中台禪寺所呈現的是圓滿報身的風貌,所謂「眾生歡喜,諸佛歡喜」,如果大家進入中台都能歡喜,就是引導大眾修行學佛的一個入門,這是設計中一個重要的理念,而整個建築過程即是在體現宗教的力量。中台禪寺工程品質之所以如此優秀的原因,在於營建過程中許多人專注用心的結果,連做建築的他們都感到佩服。山上的法師秉持著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用心地做每一件事,所以能成就如此殊勝圓滿的成果。

  在聆聽蔡金龍建築師專業且精闢的解說後,整場座談會於下午四時圓滿結束。



神性空間是此岸至彼岸之奇異點
--李祖原建築師得獎感言


此岸與彼岸──理想存有是現實存有中苦難的解脫之道。
由於現實存有中之有限性,而有嚮往理想存有之無限性之渴求
理想存有之無限性為此岸建立了彼岸之憧憬
由此岸至彼岸之處必經一入手處方可達成
神性空間即是此之入手處
此之入手處即是此岸至彼岸之奇異點

神者,覺也、聖也、玄也。
神性空間之顯現因信仰之差異而有強弱之不同
神性空間有內有外
內即心靈空間
外即儀式空間
宗教建築是儀式空間之一種形式,
中台禪寺是宗教建築,亦即儀式空間。為此岸至彼岸之奇異點。

變與不變
建築乃社會真實之呈現,社會變建築亦變。
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之社會變遷空前未有,
大量信眾之會集共修
宗教對話之需求
全球去神聖化之趨向
我們迫切地需要安心之信仰
神性空間之再造,
為世紀重建鋪路之心靈工程。

千年不變之中國寺廟形式,
無法解開當今之困境,成為時代之神性空間。
神性空間之空間形式因應社會之變遷應有所改變,
此謂之變;
但在空間形式之改變中其神性應有所不變,
此謂之不變。

中台禪寺乃在此機緣下,一掃千年古剎形式
創造出新之神性空間形式,以適應時代之需求
此亦可謂歷史之必然。

我們真心感謝第二十三屆台灣建築槳之評審委員們,
給予中台禪寺建築之肯定並使其獲獎。
這亦是建築師們對宗教建築史所作出最佳之見證。

最後,我們要感謝惟覺老和尚之帶領,
及中台山之所有法師們,
以及參與該項工程建設之有形及無形之工作者,
大家十年來之努力讓中台成為歷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