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普台教育









普台校训 中台四箴行
──普台教育研习营课程开示
 
 
 文 /见绍法师



  普台校训──中台四箴行
课程:普台教育研习营课程开示
时间:九十一年七月
授课教授师:见绍法师

  教育的问题,大致区分为人与事。将来在推动普台教育的时候,我们如何将四箴行落实到人与事,是重要的课题。 老和尚为什么要用四箴行作为普台的校训?更是大家要真实体会的道理。

  现在的教育大多重视知识而忽略了伦理道德,因为缺乏了伦理道德的观念,因此在社会上引发许多问题。古时候的教育,学术、人格都是同样重要的,人格的培养又比学术、学问更受重视。也就是说,小朋友从小到大,如何培育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格完整的人,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小孩子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他可以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能如废纸被大家丢弃在垃圾桶;会成为一幅旷世不朽的名画,或是当作废纸,关键在于教育。如何让小朋友从小透过薰修、薰习,接受优质教育,建立正确观念,能够将这些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上,至少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进一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为社会上的贤人,教育是重要的环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敬、慈、和、真”做为校训的缘故。

  中台四箴行,第一就是“对上以敬”,从国小、国中到高中,上课的时候,学生会起立、敬礼,跟老师问好,升到大学以后,师生的校园伦理观念,却很少有人去体会,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中国固有的伦理、对上以敬的诚敬观念,如何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使其养成这个习惯,并能真正落实在生活,将来在为人处事上都秉持这个观念,这是很重要的。

  “上”就是师长、父母、社会贤达、佛法的三宝,这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记得在大学念书时,有一位老教授,这位老教授上课有他的坚持,上课时一定要跟他敬礼,说“恩师好”,而不是“老师好”。以前没有学佛,觉得这位教授自抬身价,虽然动作照做,那是因为这堂课是必修,所以勉强配合。这位老教授对学生也非常恭敬、认真;以敬礼来说,敬礼要九十度。刚开始时,我们敬礼立刻抬头,他就说:“老师还没回礼,你们怎么可以抬起头来呢?”所以第一次上课时,我们练习了十几分钟的敬礼,因为我们淡忘了这个习惯。班长还有一个任务,因为这位教授每天坐计程车来上课,大约十点的时候,班长就要到系办公室楼下去等,车子一到,要帮教授开门、拿皮包、请到办公室、帮教授端茶水。我们一进学校,学长就跟我们交代这件事和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毕业,同时也成为工管系的传统。

  现在想一想,老教授的年纪七十几岁了,还认真的为我们上课,我们年轻人理当有这样的恭敬心。当时不懂,学佛后才知道培养对老师的恭敬心是很重要的,不是为了必修科目、为了分数才敬礼。这位老教授很用心,他教的是专业科目──会计,但是在会计当中还包括佛法的传授、中国的伦理观念,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时候,我们上课上到十二点四十几分,教授说:“现在下课,在餐厅也是和大家挤着排队等饭、等菜、聊天,浪费时间又浪费生命,不如我们上课。”上课时,因为他讲中国的伦理道德思想而耽误了专业科目,老教授就利用我们午餐时间,多讲一些课。这位老教授上课相当认真,又怕学生肚子饿,中间休息十分钟,把他自己的苏打饼干拿来发给大家吃。现在回想起来,这位老教授不论在做人处事的道理上、专业上、对学生的照顾上都兼顾到了,只是我们当时不能体会。今天 老和尚也提到,我们对学生的付出,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不是为了让学生考名校而自己成名得意,而是对学生真诚地付出,学生自然而然对老师恭敬;老师没有正确的观念和因地心,学生是很难尊敬老师的。

  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要以身作则地潜移默化学生,培养“对上以敬”的观念。为什么要对上以敬?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慢心,古人讲“文人相轻”,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学问最好,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觉照,透过对上以敬的恭敬心,降伏自己的慢心。

  “对下以慈”,以教育工作者来讲,是指对待学生。我们以牺牲奉献的胸怀,对待所有的孩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佛法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这种慈悲心,尽我们一切力量,提升教育品质,不论是教学方式或是对学生问题的处理,都是秉持慈悲心、耐心。体罚是最不得已的方式,而且要用得恰当,如果真正是有慈悲、有智慧,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用到体罚。落实对下以慈,则老师、学生都能相互成长。

  对人以和,和谐、和合在团体当中很重要。中国人常讲“家和万事兴”,“和”让我们更加团结。在佛法当中有“六和敬”,“六和敬”就是在身、口、意上统合每一个人应有的态度;有相同的理念,则观念上、做法上,自然渐渐就会统一。达到“和”,为人处事之间,就能和睦相处。

  学校教育的推广,不是校长或主任一个人的力量能成就,而是要因缘合和,因缘来自于老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共同发心,事情才能圆满。所以对人要有度量,要有包容心,要谦虚和蔼。所以不论是学生之间、老师之间,乃至家庭、团体、社会、国家,都要和谐、和睦、和合。

  “和”能对治粗暴。 老和尚开示时曾说,因为我们很粗心,心就没有办法保持平和之气,做事情时自然而然就落在习气的轮回当中。对人以和是修身养性很大的助缘,我们自己可以检讨反省,对人是否都能和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自己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如何去推展对人以和的观念?

  对事以真,在做人处事各方面都要保持真诚的心念。尤其在专业上、在研究上,不可以抄袭,把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掐头去尾,当成自己的东西来发表,这就是对事不真诚。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虚伪的心,有些人做事是为了面子不得不去做,这就不是真,是虚伪。怎么样改正我们心中的虚伪?要彻彻底底地对事以真,真真实实地做好中台四箴行。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