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

苦,皆由起心動念而來,若欲了苦,就必須斷因。
苦之因,乃「集」,若能在因上依四諦修行,必能知苦斷集。

文/見祚法師

 

  眾生隨業流轉,受業報、煩惱所驅使,甚至受種種順、逆境引誘,使身心不得安定、自在,這就是苦。更因過去世無量劫中,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業障來臨時所要受的苦,就如同大海般無有邊際,故稱為苦海。

  甚麼是苦?苦有身苦、心苦,依苦的性質可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種。苦又可分為八種,所謂八苦交煎──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八種苦上至總統,下至販夫走卒,任誰亦無法逃離。而種種的苦報卻來自眾生的起惑造業,三苦、八苦只是略述大概,實則世間之苦無量無邊,所謂「千人千般苦,人人不相同」。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有身體的存在就是苦,而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和我們過去的業緣和合所感出來的幻身,所以必須吃、穿、住。為了滿足這些慾望,於是不斷隨著自己的妄想、執著,追求種種的境界,殊不知執則苦,不執則不苦;執我則我苦,執身則因身而苦,執物則因物而苦,執名則因名而苦,求到了害怕失去是苦,求不到更苦。其實,苦都由起心動念而來的,如租房子住的人,處心積慮想擁有自己的房子,於是縮衣節食、日以繼夜拼命賺錢,等到存有一筆可觀金額時,就去買房子、車子,不夠的再貸款,為了還貸款,日子又比昔日更拮据。誤以為有房了之後,可過較安定的生活,豈料無常總伺機而來,如九二一大地震,很多人因此有家歸不得,房子不是塌了,便是危樓,住不得。找建商求償,豈知建商不是早已倒閉關門大吉,即早已逃之夭夭,真謂求償無門。試想這些災民苦不苦,當然苦!畢生積蓄所買的房子,不能住、又要繳貸款、還要租房子,真是苦上再加苦,這就稱為苦苦。

  昔日婆羅門國,名叫多味象,其王信奉外道,一日國王忽發善心,欲行大布施,於是積七寶如山,隨行人自取重一撮的寶物。一梵志到其國,王出相見,問其何所求。梵志答曰:「吾從遠來,欲取珍寶蓋房舍。」王曰:「取重一撮去。」梵志取一撮寶,行七步後折回原處,王問何故?梵志答曰:「此珍寶只足夠蓋房舍,房舍蓋好還要娶妻,珍寶恐怕不夠,是以不取。」王曰:「你可取三撮。」梵志即取,行七步後又回到原處。王問原因,梵志言:「珍寶只夠娶妻,但無田地、奴婢、牛馬,所以還是不取。」王言更取七撮,梵志即取,行七步還是回到原處,王言又有何意,梵志言:「若有兒女當嫁娶,吉凶用費計不足用,是以不取。」王言盡以積寶持用相上。這就是眾生的境界,《八大人覺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但此梵志理將俗返,受而捨去,王甚怪之,垂問意故。梵志言:「本來乞丐欲用生活,諦念人命處世無幾,萬物無常旦夕難保,因緣遂重憂苦曰深,積寶如山無益於己,貪念規圖唐自勤苦,不如息意求無為道,是以不取。」王意開解奉教。(梵志乃佛所化,為度國王)

  眾生長迷,在大苦中以小苦為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要知道,三世因果絲毫不假,這一生的苦,是由過去生種惡的因而感,如今集過去的惡業,方有今生所受的惡報,現在只能隨緣了舊業,此時再怨天尤人,為時已晚矣!雖然眾生處在苦海中,但只要肯回頭,還是可以離開苦,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幸賴佛之慈悲、智慧,以四諦之理,令諸眾生先了解三界輪迴之苦,因苦才會產生厭離心,其次再說苦的原因是集,令眾生明白若欲了苦,就必須斷因。由於眾生根性利鈍不一,對佛法信受程度有別,於是先讓眾生嚮往清淨安樂的涅槃,有涅槃的希望,再告訴眾生契入涅槃的方法,經云:「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只要在因上依四諦用功修行,必能知苦斷集,慕滅而勤修菩提之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