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與進的智慧


文/見考法師


  退一步海闊天空,代表的是一種智慧與心量。世間上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有進有退;知道如何退,才會知道如何前進。中台五正明云:「明時務,知進退。」如果只知道進而不知道退,莾撞前行,往往會失了分寸,無形當中為自己及他人帶來煩惱與不愉快。古德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退一步,是一種禮讓與體諒的表現,能理解對方的處境、包容他人的想法與作為,同時也打開了自己的心量。

  唐朝的名相狄仁傑,因受到婁師德的舉薦,而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狄仁傑對此並不知情,當上宰相後,反而一直對婁師德看不順眼,常常排擠他,但婁師德並不以為意。有一天,武則天拿出婁師德當初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說出婁師德對他的讚賞,狄仁傑一聽,滿臉慚愧地說:「吾不及婁公遠矣!」而對婁師德的寬厚大為讚佩,從此兩人成為好朋友。清朝的宰相張英,家人和鄰居為院牆爭執,寫信向張英陳訴,張英在回信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後深感慚愧,而將圍牆往後退三尺,此舉讓鄰居受到感動,也向後退三尺,雙方各退一步,便在歷史上留下六尺巷的佳話。所謂「忍一時之氣,保百年之身」,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

  人與人相處之間,難免有所爭執,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看法及角度,而產生不同的認知與立埸,所以要懂得退一步,從全盤的角度考量事情,不能因片面之詞而妄下定論。練習將大眾的事擺在前面,自己的事放在後面,知道有大眾的成就,才會有個人的成就,從對方的立埸看事情,漸漸就能放下「我」的執著,減少彼此許多不必要的苦惱與衝突。寬容並不是對因果與善惡的混淆縱容,而是常以佛法檢討反省自己,是否有違背良知良能、不如法的念頭與做法,並加以懺悔改過。如此,寬容則是建立在清明的智慧之上,而非鄉愿。

  退一步能成就和合無諍、寬宏的氣度與心量,無入而不自得。一念間,海闊天空,淨土當下即是,何須等待未來?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