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成就眾德


文/星净法師

  「叩、叩叩,叩、叩、叩叩」,凌晨時分,當早板板聲響徹主體之際,中台大寮陸續傳出了忙碌的聲音,開始準備一天的供齋。大寮與行堂的執事法師及發心居士等分工合作、手足胼胝,精心地爲大眾準備齋飯、茶水及點心,開啓道場一天運作的序幕。與此同時,殿堂裡亦傳出莊嚴、攝受的梵唄音聲,迴蕩天際。維那及悅眾法師帶領大眾和合一心的唱誦,藉由清澈而響亮的梵聲,使大眾端身攝心、異口同聲的誦念,達到身口意三業清淨。透過早課共修的力量,不但消弭彼此之間的隔閡,更使大眾心念和合,眾志成城。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與他人相處與溝通,故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及融合,已成爲當今人們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所謂「眾志成城」,若大眾能夠同心協力、群策群力,必能使團體强盛,人人能夠發揮所長、適得其所。反之,倘若人人各自為政,相互懷疑、猜忌不斷,甚至爾虞我詐、互扯後腿,團體不但不能發揮力量,個人權益亦無法得到保障。

  如同雁群在遠飛時,常以V字形成群而行。每隻雁鳥可藉由彼此的力量,更省力地飛行到達目的地。當領飛的雁鳥疲憊了,另一隻雁即主動出來替補,後端的雁鳥亦會透過叫聲來激勵前方的隊友,以維持整體前進的速度。團體中成員如果能夠不分你我、達到共識,無論順逆境皆能夠相互扶持、彼此策勵,則團隊即能更有效率地達到目標。

  同樣地,佛法要能興盛,道場和合是關鍵。道場的和合,即是以「六和敬」為根本原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敬」可以透過三個步驟來落實:第一步,大眾共住和睦相處、和合無諍,杜絕人我是非;第二步,大眾進一步達到共識,培養一致的修行理念,朝同一目標努力;第三步,大眾能夠相諫相教、互相勉勵,成就彼此的道業。若能落實六和敬的精神,即能在道場安心辦道,弘法利生,續佛慧命。

  梵唄共修就是僧眾和合的最佳展現。在佛學院薰修,不乏上場領梵唄執事的機會。為使梵唄能夠清淨、莊嚴,維那、悅眾及法器不但要相互配合,在唱誦時音準、節奏均保持和諧一致,更要培養彼此的默契,在關鍵時刻彌補對方不足之處。故在唱誦時,彼此須仔細聆聽對方的聲音,隨時調整自己的聲量、音高、速度,讓整體的梵唄能夠攝受大眾。在共修結束後,亦透過共同檢討及建議,點出個人待改進之處,使下次的梵唄表現能更趨圓滿。

  唯有道場和合興盛,個人的修行才會有所保障。依靠眾人的力量,互相督促、砥礪,個人的煩惱習氣更易銷磨,道心更加堅固。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大眾力量的總和往往大於個人單打獨鬥的力量,一加一不只是等於二,而是大於二。然而,大眾力量的發揮,有賴於成員之間的和合團結,掣肘則易事難為,攜手則難事易成。無論是家庭、團體、社會、國家、乃至道場,唯有和合一心、不分彼此,方能齊心協力,無所畏懼地面對無常變化的挑戰,成就眾德。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