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步紅塵


文/星淨法師

  安樂自在,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然而,如何才稱得上安樂自在?值得仔細推敲。現今社會自我意識抬頭,一般人認為只要能隨個人心意獲得財、色、名、食、睡五欲上的滿足,即是人生大自在。然而,把自身快樂寄托在無常變化的外境上,反而為五欲所牽,一旦無有這些外在之物來滿足自己、填補心靈空虛,就渾身不自在,身心都作不了主。

  故知,真正的安樂自在,並非依靠在世間五欲,亦非從外而得,而是能反求諸己,安住本心。憨山大師云:「吾人本自解脫,所以煩惱不解脫者,非法之咎,乃自心縛著,不解脫耳。」佛法說一切眾生皆有自性清淨心,這念心具足智慧、功德,本來現成,解脫自在。既是如此,為何無始劫來於六道中頭出頭沒,飽受生老病死苦之逼迫?只因我們與妄想執著纏縛不清,對積習難捨難離,一遇到境界,内心的貪瞋癡等無明隨之而起,透過身口造作種種惡業,結果必是隨業流轉,枉受諸苦。

  禪宗四祖道信大師一日來到三祖僧璨大師駐錫之處,懇求三祖開示解脫法門,三祖便問道信大師:「誰將你繫縛了?」道信大師答言:「無人繫縛我。」三祖言:「既無人縛你,何必更求解脫?」道信大師聞言大悟。解脫自在並非從外而得,凡夫迷而不覺,頻向外求,若能識取自家主人翁,隨處作主,當下即是自在解脫。

  要達到真正的安樂自在,不是離開塵世去追尋安心解脫之道,而是在日用當中,心保持清楚、明白、作主,不隨外境起舞。黃檗禪師云:「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無論動靜閒忙,都能夠時時返照自心,提起覺性,心不散亂、不顛倒,不被外境所惑,能作主,即得自在。

  一天早課執法器時有疏漏,調整心態後,隔天即能正常表現。從中體會到:當心有所掛礙,患得患失,憶念過去、攀緣現在、計量未來,即容易隨外在的人、事、物而心生緊張、焦慮,身心就不得自在。若這念心能夠隨時保持覺察、覺照,不去計較得失、不妄作分別取捨,即能無牽無掛、自在無礙。

  憨山大師云:「良以向來,世情濃厚,習染純熟。熟處難忘,故觸之便發……若以彼易此,則生處自熟,熟處自生。生則疏,疏則遠,遠則澹,澹則忘,忘則不暇求脫,而自不縛矣。」我們的無明業習是累劫以來薰習而成,遇境則起現行,若欲擺脫煩惱牽縈,必然要下一番苦功,忍下内心的無明妄動、煩躁不安,將妄想執著由熟轉生,而正念由生轉熟。如此一消一長,漸次即能擺脫無明習氣的束縛,最終超脫自在。

  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在待人處事時,覺性始終存在,不受内心的無明煩惱所擾,亦不被外在塵境所轉,安住在當前這念能知的心,這念心清明在躬,堅住正念,隨順覺性,了了常知,如如不動,即能出沒卷舒,任運自在。天下本無事,何必庸人自擾,自取纏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