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苦得樂之妙方


文/見瞄法師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這是明朝羅狀元所作的「醒世詩」,詩中道盡了人一生的辛苦與迷惘。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為了滿足自己的種種欲望而追求;無論是精神生活或是物質生活,都希望自己或親人能夠感到「快樂」。什麼是樂?樂,是情緒的一種形容,感到歡喜、愉悅,就是樂。但一般人所追求的樂,會消失、會結束。例如:吃到好吃的食物,覺得很快樂,吃完後,這個樂就消失了,或許下次可以再吃到,但不一定會得到同樣的快樂和滿足。人總是不斷地在追求,當所希求的被滿足,便覺得快樂。但這種快樂是短暫的,很快又會再生起下一個希求,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地追求,何時能真正滿足?人的欲望,猶如深不見底的深淵,永遠沒有被滿足的時候,而樂的感受亦是短暫的。

  一般世間的樂,會令我們產生貪著,有了貪心,就會為了滿足貪心而造種種業。

  佛陀曾說過一個故事:過去有一個人,非常愛黃金,所賺的錢都用來購買黃金,並用瓶子裝起來。裝滿了一瓶就再換個新的瓶子,一生總共存了七大瓶的黃金。但這個人害怕有人來搶走黃金,就將這七瓶黃金藏在無人知曉的地下室中,直到往生之前,仍是心心念念害怕有人偷走他的黃金。因此,死後轉生成為一條毒蛇,用牠的蛇身緊緊地纏繞著這些黃金。

  為何貪著黃金會轉生成蛇?這個人初初開始,以正當的方式賺取黃金,但隨著黃金的增加,心中害怕有人奪走黃金的恐懼日益加深,因而生起瞋恨,想要驅逐一切對黃金意圖不軌之人。因瞋心、貪心堅持不捨,所以死後轉生成毒蛇來保護他的黃金。這就是由追求、貪欲而產生的苦報。

  因為放捨不掉心愛的黃金,在牠這一世死後,又再轉生成毒蛇,如此一世又一世輪迴受生為毒蛇。某一日,這條蛇對於守著黃金的日子感到厭倦,心想:這樣一世一世的轉生,守著這些黃金是為了什麼?此時,毒蛇累世的善根現前,希望將黃金送去做世上最有意義的事──供養三寶。但蛇搬不動這些黃金,於是,在路邊找到一個善心的路人,請路人將牠帶到寺院,向寺方說明原委,並用黃金供養道場,同時在住持法師的開示下,明白貪、瞋之苦,心開意解,而脫離了蛇身。這條守著黃金的毒蛇,就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的過去世。

  由這個故事可以知道,世間的樂,終會成為束縛自己的苦,因此,佛教導弟子樂受有壞苦,唯有認清真理,才能明白該如何離苦,得到真實的快樂。

  要得到真正的快樂,就要先遠離苦的因──貪。人往往因貪求不到生瞋,貪到了也會因還想更多而生瞋,因貪、瞋蒙蔽了本具的智慧而愚痴不知出離。所以捨離貪、放下心中的欲望,是最重要的。

  孟子云:「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減少心中的欲望與追求,以佛法的道理來努力,就能真正地得到離苦得樂的妙方。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