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行


文/星淨法師

  

  細行是修行持戒不可或缺的一環。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行持,其目的就是藉由日常的行住坐臥來磨鍊我們的心。《大乘起信論》言:「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細及細中之粗,菩薩境界;細中之細,是佛境界。」所以學佛就是要轉化我們凡夫的心,從粗心到細心,從有念到無念,進而達到「念無念念,行無行行」,最後契悟到無作無為的本心本性。

  透過細行的法門,能藉事練心,由外而内提升我們的心念。在佛世時,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即是透過清淨自身的威儀與細行而成就聖果:「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透過覺察、覺照自身的行持,達到身口意三業清淨,不但能夠契悟真源,而且能成道證果,成就無量的功德。

  細行其實就是我們覺性的展現。來果禪師曾說:「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覺,才有無明;無明只行細行,未入名色。今既復本細行,是知心源不遠。初學行人,不知細行為何物?粗心膽大,語重情傷,皆無細行所致。」若觀察我們平日的舉止,便可以發覺我們的心是多麽地粗率,因為沒有下功夫去觀照自己的言行動作,粗心大意,内心肯定都在散亂當中。心若無法得定,本具的智慧即無法現前。所以細行沒有照顧好,要談契悟心性只是緣木求魚。

  在培養威儀與細行當中,可以透過聆聽自己動作的聲音,得知自己用心的粗細。譬如從起床至就寢,一天的行止當中,我們究竟不經意地製造了多少碰撞、摩擦的聲音而不自知?行進時,鞋與地板摩擦的聲音是輕或重?徐步前進或倉促行走?就座及起座,椅子移動時的聲音是小或大?若我們當下能夠清楚明白每一個動作,保持「人在哪裡,心在哪裡」,動作的聲音必然會隨之減低。

  每日的過堂是叢林道場必修的一門功課。在過堂時,從就座、拿碗筷、夾菜、用齋、洗缽、至用齋完畢疊放碗筷,每個步驟都是用心的下手處。若漫不經心,就很容易造成觸碰的聲音,甚至擾亂他人的用功。溈山老人就曾經鞭策行人不能輕忽過堂中的用功:「碗缽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若過堂能時時觀照我們的動作,細心的功夫就能夠迅速提升。

  虛雲老和尚曾開示:「行住坐臥,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謹慎,斷除習氣。」所以復本心源的功夫當從事相的細行做起,照顧自己的細行就是照顧自己的心念,要時時刻刻提起覺性,注意每個動作,安住當下。不能以忙、急作藉口,而不顧自己的細行。細行做到了,也就能持戒清淨、安住正念了。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