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與人生


文/見艦法師


  

  歷史上記載著一段故事:有人請朋友吃飯,其中一人飲酒時,誤將牆上反射在杯中的弓影認為是蛇。回到家後,便一病不起。後來經證實,原來蛇只是弓的影子而已,他的病很快就好了,這就是「杯弓蛇影」的故事。當我們妄認境界時,便會有種種不實在的想法與作為,而所得到的結果就與願相違。同樣的,當我們對人生迷失了正確的認識,往往就會與「不如意」相遇。

  佛陀時代,周利槃特尊者因為掃地而有所體悟。掃帚可以掃除地上的塵垢,而智慧猶如這掃帚,可以掃除內心當中的塵垢。以智慧觀照,將內心的煩惱妄想掃除,就能得到解脫。因此,想要有光明的人生,就要時時保持覺悟的心,不被外在所迷惑。而覺性的顯現,可以由三方面來做:誦經、打坐、反省檢討。

  「經」是佛所傳下來的道理,是佛所覺悟到的真理。不會因時間、空間的轉換而改變,不像世間的道理會因為風俗民情、時代的不同而變遷。每個人都有本具的覺性,但是因為迷失而不自覺。所以藉由誦經來啟發內在的智慧,讓心開始覺悟。在反覆地誦持當中,了解真理,覺性現前,自然能夠化解煩惱,及面對人生的智慧。記得有一次開車的時候,不小心開過頭,等到察覺時,已經超過一大段。在路不熟的狀況下,繞了很長的一段路,最後才到達目的地。如果那時有導航器,就可以不走冤枉路;同樣的,「佛法」是人生的導航器,指引著方向,讓我們趨向自在解脫之路。

  古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猶須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藉由靜坐,培養覺照能力,讓我們認識自己的起心動念。進一步,讓心能定下來、靜下來,將內在的心靈淨化。科學研究也證明,靜坐對於腦部的運作是有其正面的功效,增加專注力、記憶力。靜坐就好比將一杯混濁的泥水,靜置一段時間後,沙土沉澱下來,清水就現前了,所謂「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覺性現前的時候,事情就能看清楚,作主的能力就會提昇。而一般人被無明煩惱所障蔽時,往往隨著煩惱習氣而轉,跟著慾望的腳步而走,因此就會說了不該說的話、買了不需要買的東西。

  古德云:「靜中十分的功夫,在動中只有一分。」因此除了在靜中養成覺照的功夫外,還要在動中來磨練。在日常生活中,藉由反省檢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讓內心遠離貪瞋癡等煩惱。遇到境界能夠靜下心來,冷靜思考。《六祖壇經》云:「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養成反省檢討的習慣,讓自己的心保持覺性的存在,坦誠地面對過失。猶如高峰妙祖師因為起了憍慢心,所以韋馱菩薩不護他的法;隨即覺察到自己的過失,發起了慚愧心、精進心,因而超越了五百世,讓韋馱菩薩再度來護持他。

  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唯有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改變自己的慣性思考與行為,進而改變自己的人生。在茫茫的黑夜中航行,燈塔能夠指引方向;迷網的人生中,覺悟能夠開啟幸福之門。以覺悟之智,在日常生活中起觀照,必能返迷為悟,化黑暗為光明,人生的路就會是一條康莊大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