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禮走天下


文/見非法師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當中,「禮」隨處可見,見面之禮、入座之禮、飲食之禮、婚喪喜慶之禮等等,無論是哪種禮儀,皆有一定的規範,也因此造就了優秀的中國傳統美德,故自古以來,中國常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之美名。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傳統文化卻是在退步,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中,「禮儀」似乎是離我們愈來愈遠,導致現在社會上出現許多亂象。例如世界有國與國間的利益交斗;國家有政黨鬥爭、社會抗爭;公司有同事間的落井下石;家庭有家暴、外遇、手足爭遺產等,這些都是與「禮」相違背的現象。

  古聖賢孔夫子早已告訴了我們「五倫」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倫」乃維繫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綱常,也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論語.學而》云:「禮之用,和為貴。」「五倫」即是「禮」,若人人都能依此規則,必能先王盛世再現,大眾和合,社會安定,國家強盛。

  「禮」字,左上方的「二」,指「天」;左下方的「小」,指日、月、星;右上方的「曲」,指祭祀之品;右下方的「豆」,指高腳的器皿。其原義即是以高腳之器皿,盛放祀品來祭天。祭天必定是十分恭敬、虔誠,故「禮」之義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內心發出的恭敬思想,二是表現於外的恭敬行為。

  春秋時期,晉國大臣趙盾時常勸諫晉靈公,靈公不喜,便派殺手鉏麑欲取其性命,而當鉏麑在趙盾家門外時,見到趙盾還未到上朝時間,卻早已衣冠整齊的在靜心等候了,鉏麑心想:此人私底下都能一絲不苟,注意到衣冠細微之處,想必為人必是謹慎、恭謙、正直,乃是國家之棟樑,我若將其殺害,實在是對不起國家,但又不能違背國君之命,只好自殺以兩全了!於是當下便撞槐樹而死。由此可見「禮」之忠信的重要,所謂「誠於中,形於外」,以禮為內,發於威儀。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教導我們「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若能以中台四箴行來做人處事,身口意所表現的一切就能夠不逾矩而合乎於「禮」。從現在開始,落實「禮」,養成好習慣,必定能夠改變人生,邁向光明。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