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緒的主人翁


文/見非法師


  

  隨著科技不斷的日新月異,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變得愈來愈緊湊,念頭也隨之複雜,當念頭一多,各種情緒便隨之而生。無論情緒是好是壞,若沒有適度紓解,就會導致情緒失控,如同不斷擠壓蓋著蓋子的水彩軟管,最終顔料便從最脆弱的尾端爆出。

  若沒有及時制止失控的情緒,往往會做出傷害他人又傷害自我的行爲,大則殺人放火,小則粗言口角,如《佛遺教經》所云:「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所以情緒的管理是現代人必修的課題之一。

  現代人宣洩情緒後,雖然得到暫時緩解,可是過了這一次,還有下一次,始終無法解決問題。「愚者調身,智者調心」,佛法告訴我們,面對情緒時應當從内心當中去調整,才是有智慧的作法。

  每一個人都渴望心靈的寧靜,而禪修就是最好的方式,透過修習止觀法門,達到定心、淨心、明心。「止」是止心不動,「觀」是使心念清明,也就是訓練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隨著外在的境界而起伏。所謂「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收攝六根,不被外境所轉,便能達到管理情緒的目的,再進一步用功,使念頭漸漸減少,達到沒有妄想的清淨境界,「無礙清淨慧,皆由禪定生」,此時不但不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更因内心的清淨,而產生無量的智慧,超凡入聖,轉識成智,化迷為悟;這就是禪修的意義。

  宋代文人蘇東坡及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經常互相切磋,談禪論道。一次,蘇東坡自覺禪定功夫大進,寫了一首詩給佛印禪師:「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結果佛印禪師看後,只回應「放屁」二字,蘇東坡火冒三丈,連忙過江找佛印禪師理論,誰知佛印禪師只在門上留了幾個字便出門了:「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看後恍然大悟,深覺慚愧,自嘆修行不如佛印禪師。

  過去,釋迦牟尼佛曾藉由烏龜躲避狐狸,而將頭、尾及四肢收入殼内的公案開示大衆:「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就是告訴我們,修行應當收攝六根,守住念頭如守住城門一般,以清淨智慧之心,不受外境所擾,自然能看清事情的整個過程,就不會喪失正確的判斷,如是奉行,每一個人都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翁。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