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小節,成就大事


文/見艦法師



  《禪林寶訓》云:「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古之聖賢莫不戒慎恐懼地面對每一件事,個人失節事小,國家社稷事大。所以儒家的內聖外王之道,是從內聖做起;從自身的德行做起,故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之言。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天下大事;欲做大事,須從小節著手。佛法則提到,凡事在因地上努力,必能感得良善的果報。故《大智度論》云:「有小因大果、小緣大報。如求佛道,讚一偈、一稱南無佛、燒一捻香,必得作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在每一個因地上都非常小心,每個細節都有可能是巨大成果的緣起。

  真實地面對每一個細節,就是落實中台四箴行的對事以真。而「真」可以從二方面著手,一是真實地了解、如實地認知。要如何真實地認清真相呢?善知識告訴我們要建立正知正見,如八正道首先提到的就是「正見」。有正知正見才能明是非、辨正邪,不會迷路。如同找路,首先要拿到正確的地圖,往後的每一步才不會走錯,不會背道而馳;也不會在叉路上團團轉,無法到達目的。二是真實地去做。道理了解後,就要將它落實,如儒家所言「知行合一」。又如畢陵伽婆蹉尊者,一心專注思惟佛陀的開示,念念相續無有間斷,所以當他不小心踩到毒刺時,心便與所思惟的理相應,由此「攝念未久,身心忽空」,入定而證阿羅漢果。

  過去佛鑑禪師與五祖法演禪師夜間小參時,祖問佛鑑,舒州的莊稼成熟了嗎?對曰熟;太平的莊稼成熟了嗎?對曰熟。祖又問那諸莊總共收稻多少?佛鑑禪師正在盤算思慮的時候,祖嚴厲地說,你空為一寺之主!一寺之主應當大事小事都要用心,稻子收成之事攸關常住,而你竟然不知,更不用談其他的細節事務了。

  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到:「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為學之道在於積累,若一曝十寒,則不能成就。修行學佛更是如此,如長慶祖師坐破七個蒲團才開悟;趙州老人十八歲開悟,八十猶行腳參方,直至大徹大悟後,建設道場、普度眾生。故古德云:「欲速則不達,細行則不失。美成在久,遂有終身之謀。」積累的方法在對事真誠,並且要發長遠心,持之以恆,方有達到目的之日。如過去六祖大師避難於獵人隊中,長達十五年之久,雖然已經大徹大悟,但仍須待時節因緣成熟,方能大轉法輪。

  大海雖大,不捨涓流,修行就是要站得住、站得長,以六度萬行來累積福慧資糧,建立修行的基礎。學習菩薩廣大願行,在因地上努力,一步一腳印,最後定能成就無上莊嚴的佛國淨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