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人生



文/見奇法師

  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順己意的人事物,往往會被痛苦和驚恐的情緒所逼迫,無法出離。應當抱持光明的態度,學會接受它、承受它,而不是一味地抗拒、抱怨,甚至逃避。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因果——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如達磨祖師提示眾人:遇到惡境應修「報冤行」,遇到善境當修「隨緣行」,善觀因緣,明達因果。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去除我執,但我們往往卻是逃境安心,以為離開了人群就沒有煩惱。當境界現前時,總習慣於抱怨他人對自己的口氣,懷疑別人的動機。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應當了達一切因緣法,遇境不批評、不抱怨、不論人是非長短,而是從一切際遇或不協調的關係中,發現自己最根本的煩惱——我執,從當中學習忍辱,並檢視自己能否做到忍心不動。

  《憨山大師勸世文》言:「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如果聽到不順耳的言語,靜下心想一想,如果不是事實,何勞與對方一般見識?如果是事實,就應當直下承擔,勇敢地承認過失,儒家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又云:「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憨山大師亦言:「密於事者心疏,密於心者事達。」心若執著外境,不知觀心返照,只會讓心中充滿無明障礙。

  一切境界都是因緣和合所生,因緣又不斷地改變,皆是無常,勿喜勿憂,應當在因地上努力,修善積福,以光明清淨的心面對一切,就會發現萬事萬物的美好;相反地,煩惱覆心、抱怨連連,就如同站在陽光下,卻只注意到陰暗的黑影一樣,相隨的必定是苦惱。建立正確的觀念,知因識果,修習忍辱,則能轉逆緣為增上緣。誠如《達磨二入四行觀》云:「得失從緣,心無增減。」這念心清楚明白、忍心不動,保持平常心,不被得失左右,如是踏實前進,才是修行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定能成就圓滿如意的人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