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捨

文/見山法師


  有情眾生希求離苦得樂的生命,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就是實踐的要義,因無量廣大的利他之心,能讓自他皆能獲福、得解脫。慈悲喜捨——四無量定,亦名無量心解脫,或名四梵住。

  「慈」是給予眾生安樂——是分享與友愛的行為,以維持眾生的利益為前提;「悲」是救拔眾生的苦惱——同情他人的苦楚,是同理心的體現;「喜」是隨喜眾生的喜樂——見到行善或得樂的眾生而心生歡喜;「捨」是捨棄冤親而平等一如——是放下的生活哲學,亦在人我相中不起愛憎,行布施後不著布施想。

  慈悲喜捨是世間德行中的崇高理想、普世價值,更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行誼。

  二次大戰結束,潰敗的德軍被遣返,行經莫斯科時,有很多人在路旁觀看,大眾都非常氣憤。此時,有一位老婦人慢慢地走向一位雙腳殘廢的軍人面前,把一塊黑麵包給了這位年輕人,年輕人不禁丟下柺杖,向婦人磕頭,看到這個景象的軍人們也都跪下了,而路旁觀看的眾人也都拿出食物布施給這群年輕的軍人。這就是「慈悲沒有敵人」的真實見證。

  四無量心,是小乘聖者與大乘菩薩所共修,是自利利他的法門。在《大般涅槃經》中教示:「夫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心者,能斷瞋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捨心者,能斷貪欲、瞋恚眾生。」故知修習四無量心,能斷除自己的煩惱、習氣。

  靜坐中思惟四無量心的道理,或依定而起觀想,或依觀想而成定,這定力的功德能令眾生獲福無量,得生於大梵天,故名「四梵住」;佛世時,梵志陀然因舍利弗尊者勸修四無量心,命終生於梵天。這是自利的功德。

  更重要的是,修習四無量心有無量的利他功德,所謂「大慈大悲憫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這是修行的根本,眾生更因之而離苦得樂。《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大悲心乃成佛的根本,修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能長養菩提心,亦能破除人我二執而得自在無礙,心性平等而究竟圓滿,最終成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解脫境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