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緣法則
文/見諳法師

  「如是因,如是果。」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說明了佛教所說的「因果法則」――要有什麼樣的結果,就要在因上努力。因果法則的範圍包含萬事萬物,並不是不承認就不存在。唯有了解因果法則,才能建立正知見,作出正確的行為,如此才能解開命運的密碼,建立美好的人生。

  我們可以從佛法的四聖諦和十二因緣了解因果法則。四聖諦,即是說明苦的來源是由「集」而來,而集就是由不正確的知見與思惟(見思二惑)所造成,所以說「集」就是因、「苦」就是造作後的果。再從「道諦」與「滅諦」來看,佛法是屬積極性、創造性的,它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道諦」是藉由薰修佛法,建立正確的知見,進而幫助他人、利益大眾,這就是在當下創造未來「善的結果」。滅諦則是道諦究竟的「果」,它是眾生本具的清淨心,修行上來說就是清淨的涅槃境界。所以從四聖諦來看,佛教的因果觀念並不是宿命論,若能依照佛陀的教法來修持,命運是可以改變、創造的。

  佛陀時代,有一位貧窮女子名叫難陀,她聽到舍衛城的王公百姓要燃燈供佛的消息,覺得能逢佛陀住世,非常難得,於是也興起點燈供佛的心願。但因難陀過去少植善因,今生非常貧窮困苦,即使想要供佛,也沒有餘力。但是難陀的願心非常堅定,她用好不容易乞討來的一文錢,雖然只買到最粗劣、極少量的油,但至誠恭敬的心並未因此而減少。難陀長跪供養佛陀時,想到自己的貧窮苦難,更想到所有在闇夜流轉的眾生,所以心中許下心願:「願此光明照徹十方,令一切有情皆得出離生死苦海,得無上大樂!」

  隨著黎明到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精舍中不論再珍貴的油燈,都耐不住長夜而油盡燈枯,或者是被目連尊者所吹熄,但唯獨貧女的燈,縱使目連尊者以神通力也無法將它熄滅。目連尊者非常驚訝,於是去請示佛陀,佛陀表示:「供養這盞燈的主人發了救度眾生的大願,即使引取四大海水來灌注,也無法將之熄滅。這是一盞用至誠大願點燃的燈,由於至誠懇切,所以燈明無盡。」此時,難陀再度來到精舍,虔誠恭敬地頂禮佛陀。佛陀知道貧女發了無上道心,便為之說法,並授記:「二十劫後,你將得作佛,廣度眾生,名號燈光,具足十號。」因為貧女誠心點燈供佛,發了救度眾生的大願,所以才成就未來成佛的果報;假如貧女沒有點燈供佛,即使用完僅有的一文錢,還是非常窮苦,既無法增長福報,也不會發起度眾的大願,更不會有佛陀為其授記成佛的因緣。

  隋朝智者大師的哥哥名叫陳鍼,他在四十歲時遇到仙人張果老,被告知其陽壽將盡,便去找智者大師想辦法;之後,照著大師所教,修習小止觀法門及禪坐功夫。隔了一段時間,張果老又遇到陳鍼,就問他:「你怎麼沒死,是服了什麼長生不死藥嗎?」結果張果老聽了陳鍼修持的方法,表示:「佛法真是不可思議,能起死回生。」

  因果關係是不容否認的,亦如在科學研究上,也是由結果去探究成因,如此才能在因上作好掌控。又或者,求學過程中若沒有努力用功,就無法增長智慧、博學多聞。所以,修行學佛若沒有在因上用功,要想離苦得樂、成就佛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佛法講:「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唯有了解佛法的道理,在因地上努力,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命運,開創光明的人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