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謙讓,利他利己
文╱普燈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棟

 

  恭敬是維持人際關係的平衡點,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時時心存恭敬,處處以禮相待,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必然暢通無礙。」

  親近精舍後,開始參加禪修班課程,聽經聞法,在精舍領執事、出坡作務,參與禪七,靜中養成,動中磨鍊,修學三環一體「福德、教理、禪定」,在生活中修行,落實佛法生活化。了解到人人本具佛性,只因無明煩惱障蔽而不自顯,練習放下我執,向諸佛菩薩學習修身、修心,開始懂得反思,從反省檢討中認識真正的自己,學會用慈悲柔軟的心,面對周遭的人事物,也願意以更恭敬的心對待他人、尊重他人,在反省自我的修行過程中,漸漸能照見本心本性,這是始料未及的收穫。

  非常感恩法師的信任不斷地提點自己,給予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藉由不同因緣,承擔不同的執事,從每一次的法會活動中學會承擔,讓自己能夠盡己所能發揮專才,回饋所學,也更相信一切眾生皆有本具佛性,在善知識的引導下,都能破除無明,親見本來面目。

  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己的言行舉止。師父教導我們:「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短短的四句話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以「恭敬」去除我慢習氣;以「慈悲」去除瞋恚心;以「和睦」除去粗暴心,化解暴戾之氣;以「真誠」去除虛偽,當自己把「敬、慈、和、真」奉為圭臬,在生活中真正落實四箴行,不僅利己利他,相信日久功深,修行必定也能有所成就。

  「中台四箴行」是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針對出家、在家四眾弟子所提出的修行準則,讓我們在應對進退之中,處處觀照、落實修行。在修行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在境界中迷失自我,藉由持戒、禪坐等方便,提高覺性與作主能力,看清楚心中的貪、瞋、癡等煩惱,就能逐漸降伏念頭,並且依據「中台四箴行」來做人、做事,無論是士、農、工、商、學、兵各行各業,乃至於世間、出世間,只要能掌握住這四個原則,這一生一定會有所成就,研究學問的,學業成就;做事業的,事業有成;修行的,道業有所成就。

  《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讓自己體會到一切境界皆是心念所招感,當念念皆是善念,所到之處便能處處逢源。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感恩三寶,感恩老和尚,感恩法師慈悲護念,創造種種因緣讓我們修福修慧,弟子願依奉行,學習做一位菩薩,把握因緣,將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分享給大眾,讓更多人來親近佛法,淨化心靈,找到生命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