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
文/基隆佛教蓮社禪修班學員、輔仁大學淨仁社社長 傳禾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這些問題,身邊的人沒有辦法給我想要的答案。直到聽聞法師開示《六祖壇經》:「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原來,找回清淨心就是人生的意義,彷彿找到了從小到大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小時候想要當醫生、律師,初發心都是想要幫助別人,但是,到底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大眾呢?現在我明白了,必須認真修行,由定而發慧,才能夠幫助我們走正確的道路,最後得到真正的快樂、幸福。

  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慢慢練習放下欲望。外貌,乾淨整齊勝過濃妝豔抹;飲食、睡眠適當就好。

  慢慢練習以平等心看待所有人事物,就像常不輕菩薩一樣:眾生皆是未來佛,這一世的差別只因過去生的修行和因緣不同,習氣還沒有斷除而產生貪瞋癡。看到貓狗、昆蟲,雖然還會有些害怕,但還是幫牠們三皈依,讓牠們可以與佛法結緣,以後能修行,不再受苦。

  慢慢觀照自己的威儀。禪七過堂時,法師提示:「累積細行,方能圓滿修行。」走路時抬頭挺胸不駝背,鞋子觸地時不發出聲響。吃飯就座時,椅子抬高拿出,不與地板摩擦發出噪音。用齋時,碗筷不碰撞發出聲音。

  常自見己過,不見他人非。慢慢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說別人的過錯,不討論別人的是非。

  慢慢學習以慈悲心看待眾生。觀察每個人的特質,把對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上,成就每個人的發心,就算做得不好,都可以再慢慢改進、補強。

  慢慢練習自己的表達能力。突破自我的執著,改善習氣。在該說話的時候表達,並以適當的詞句讓對方接受自己的好意。

  很幸運在修行的路上有很多善緣和法緣,但也明白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繼續朝向成為一個如如不動,並有慈悲心的人而努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