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學習做人處事
文/普觀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傳硯

 

  

  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師父教導我們:「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短短的四句話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們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要把「敬、慈、和、真」奉為圭臬。

  對上以敬: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心裡懷著恭敬心,自然會表現在言語與態度上,別人一定可以感受到,所以自然也會得到別人良好的回應。另外,當我慢心現前,容易聽不進旁人的規勸與建議,唯有心懷恭敬,才能虛心地接受旁人的教導,而有所改進,因此更進步。如同佛法所說:「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

  對下以慈:儒家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活上,我們懷著慈愛心照顧自己的父母與下一代;在職場上,以慈悲心關懷、提攜後進晚輩,甚至以慈憫心對待一切眾生,心量廣大,福德才會圓滿。

  對人以和:我們對外人通常都是和和氣氣的,但對愈親近的人,說話與態度往往愈是不客氣,其實家常話更要小心、貼心地說,家和才能萬事興。

  對事以真:對任何事情都以認真、誠懇的態度完成,以此態度處理事情,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上司、同事才會放心的把事情託付給我們,如此才會有更多為別人服務的機會。同時,以真誠的態度對人,也才能獲得真摯的友情。

  所以,我們應把「敬、慈、和、真」奉為做人處事的準則,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如理實行,一點一滴的累積福慧資糧,就是修習佛法最方便、最直接的入手處。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