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與企業管理
文/普梵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揚

 

  

  《金剛經》講「無相」、「無住生心」的道理,對自己在企業的永續經營上有很大的啟示。《金剛經》中,佛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企業過去的成功經驗,就像過河的竹「筏」,過了河,就要放下竹筏,邁開大步,繼續前行;若將竹筏視為過河的寶貝,扛著不放,反而會阻礙前進。哥倫比亞大學策略溝通教授 Sinek 說:「當事情完全如預期發生,並不表示我們可以一再重複這個成功的經驗。」所以,企業應當放下過去的成就,繼續根據時代的需要,規畫下一步發展的策略;否則,過去的經驗反而可能成為前進的包袱。

  國際財管權威 Shapiro 教授說:「未來的發展没人說得準,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確定,未來最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維持現狀。」根據現狀來預測未來,是一種危險的想法,因為未來是會改變的、是「無常」的。但許多人常常選擇這樣的決策模式,以致招來失敗的苦果。例如經濟不景氣,許多人離開公司,想要自行創業,或加盟連鎖店,然而,加盟店一直增加,分食市場大餅的結果,最後也僅夠糊口。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經濟發展的巨輪不停地向前滾動,市場的情勢瞬息萬變──昔日的高科技產業,成為今日的傳統產業;幾年前的熱銷產品,現在可能變成賠錢貨。企業的經營也應該因應環境的改變,進行調整。舉凡產品、組織、策略等,没有什麼是不能調整的,所以不要「住」著(執著)一個地方而不願調整,而應該根據時代的因緣,規畫企業的未來,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舉例來說,「蘋果電腦公司」於2001改名為「蘋果公司」,意味著其事業版圖不再局限於電腦領域,展現其跨足其他數位產業的雄心。

  長期的成功,始於一個源頭。源頭在哪裡?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企業當以「服務社會」的一念清淨心作為企業宗旨,整合各項資源為大眾服務,這和「布施」的道理是一致的。企業應當服務我們的客戶、員工、股東、乃至於合作廠商,最後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也撥一部分金額,支持社會公益活動,「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假使只「住」在利潤的追求上,就是一種迷失,無法產生企業的存在價值。

  《金剛經》云:「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一個懂得布施且善用般若智慧「明照」的企業,一定可以創造永續經營的價值。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