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觀
文/普覺精舍護法會文宣組組長 傳醒

 

  

  在不同的人生過程中,慈悲,對我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

  「來!這是觀世音菩薩,合掌拜拜!」孩提時期,對慈悲的印象,是在「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裡,在菩薩斂目微笑的眼眸中;莊嚴圓滿的面容,低眉垂首,為苦海眾生指點迷津。慈悲,是菩薩的化身,在那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慈心悲願中。

  求學階段,慈悲成為一種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看到弱小貧困者,更要懷著「施比受更有福」的觀念,作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慈悲,是美德,在人與人的應對中。

  再年長一些,吃素成了慈悲的另一門功課。一部動物瀕臨死亡前掙扎哀嚎的影片,讓我學習放下一時的口腹之欲,讓一切眾生免除宰殺驚怖之苦。慈悲,是數個年頭的天人交戰,在日常生活中點滴長養。

  參加精舍禪修班後,慈悲心變成觀行,首重「自覺」。慈悲觀在七周緣慈與四無量心的修習中,念念回向薰修「等念怨親」的布施精神;發慈悲喜捨之願,擴大心量。精舍三個月的華嚴大法會,慈悲觀在出坡作務中;彼此護念,發心為眾生而付出。《華嚴經》云:「常樂忍辱柔和法」、「其心善軟恆清涼」,從外而內,與法相會。

  慈悲,從原來的形容詞、名詞,變成動詞,從剛開始沒有特別的體悟,一直到後來的體會──不論外在形象如何、心行如何,皆不離拔苦予樂之願,祈願饒益一切有情……直到最後,才發覺得到最大收穫的是自己。

  慈悲的菩薩,讓我心有所依;布施,教我心存感恩的道理;吃素,學習放下我執;觀行,練習滅除瞋心。慈悲是一條無垠的光明大道,在每個人的起心動念間,每天一些些的改變,以及每一次對於「對的事情」的堅持!慈悲,正是利他又自利的菩薩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