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誹謗
文/普真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貫
 


  

  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一般人將其視同羽毛般愛惜。因此當他人讚賞、肯定時,大多數人不免雀躍心頭、樂上眉梢;受到他人鼓舞、激勵時,也溫暖在心,更加賣力。於是乎,成就感伴隨而生,飄飄然沈浸於稱、譽、利、樂的氛圍中。

  然而八風總是不期而至,面對譏、毀、衰、苦,又是怎樣的心情起伏呢?驚訝、惱怒、衝擊、震撼、不解、不知所措等情緒過程是可理解的,繼之而來的本能反應可能是捍衞形象、反擊、辯解、尋求他人支持及認同,彷彿這一切方可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

  人與人相處,稍不經心即會引發自他之煩惱、瞋恚,落入人我是非之中。是非中的七嘴八舌、風風雨雨,恐又造成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之口業,因而成為誹謗的造作者、傳播者。

  誹謗是經由語言、文字或圖畫,指責或傳述於眾,加諸於他人的惡意斥責或指控,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然而一切果報,莫不有因。尊貴的佛陀在成佛後,也不免遭到奢彌跋(優填王的王妃)教唆他人四處散播誹謗通姦的不實謠言。個人在生涯中,也曾遭受兩次刻骨銘心的誹謗果報:一為職場上的直屬長官,一為至親的姊妹。職場上的事件,在平息後,選擇轉換跑道,是乃容易;但至親的關係,似如破鏡的裂痕,阻隔著相連的血脈,無奈之苦猶如錐心之痛。

  學佛後,面對誹謗,內心也許錯愕,但已不再如湍急的山泉般奔竄。此時會提醒自己觀注呼吸,保持內心的平靜,再覺察念頭是否念念相續,而不是立即地回應及反擊;繼而自我反省檢討,有則改之,無則放下。深深懺悔自己今生乃至無始劫來,貪、瞋、癡、慢、疑、邪見為根,長養、姑息我執、我慢習氣,不懂得體諒、包容、寬待他人。今日果報現前,理當知慚知愧,警惕自己莫再結惡緣、造新殃,並主動尋求諒解。自己更應該加功用行,將功德回向給誹謗者,願他與我皆能捨棄無明,在有限的生命中,在修行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期勉同入佛智,共證菩提。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