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界中不起煩惱
文/普宜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悉
 


  就讀二技時,經由老師的介紹,我參加了中台禪寺所舉辦的大專禪修營,進而到台北的精舍上禪修班。初初學佛,覺得打坐腿很痛、誦經很冗長,但很喜歡聆聽開示;在聽法的當下,總能提起正念,以光明的角度去面對事情。

  回到宜蘭工作之後,接觸了普宜精舍,當時精舍尚未完工,所以每件事都是從零開始,什麼都要做、什麼執事都要學,有時連不想做的事也得硬著頭皮完成。例如:每到禪修班招生期間,法師為了讓我們和群眾有面對面的互動,所以選擇去運動公園、菜市場、夜市及各大機關行號門口,將通啟發給民眾。儘管法師常常鼓勵我們要發願、要把心打開,能夠接引別人來學佛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但仍覺得不好意思、很不自在。偶然在早期的月刊看到一段導師 覺大和尚寫給衣缽室法師的發願文:「製作者、穿者、見者、毀謗者、讚歎者,共證菩提。」看了之後,我決定如法炮製,每當要出門發通啟時,就到佛前發願:「願設計通啟者、製作者、散發者、見者、毀謗者、讚歎者,共證菩提。」

  學佛之後,尤其擔任執事時,常會面臨境界,心起煩惱,但卻感恩法師給予學習的機會,能藉此修正行為。有了境界的磨鍊,才發現自己我執深重,憍慢、煩惱、習氣很多,但是法師常告訴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要養成每天反省檢討、慚愧懺悔的習慣,時時刻刻覺察心念,照破煩惱,學習在境界中不起煩惱。最後,還要觀照煩惱也是空性,只因錯誤知見太過堅固,把色、受、想、行、識等虛妄境界當成實有。禪七時,住持和尚開示大眾:「煩惱無明就如同虛空之花,天上的第二個月亮;不是虛空真的有一朵花,天上有第二月,是我們的眼睛看花了,重點在於眼睛病了要醫眼,而不是去研究花與月,因為煩惱、無明的本質是空性。」古德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知見就如同路標,方向對了,修行才不會走遠路,更不會走錯路。

  很感恩精舍法師的指導,讓我們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更感恩導師 覺大和尚的悲心願力,於各地廣設精舍,推動禪修教育,不僅端正我們的知見,亦建立光明積極的人生觀,指引我們走向成佛的大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