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心中的那一座山
文/普燈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力
 


  大學時代熱愛爬山,常常跟社團好友規劃攀登百岳或探勘一些未曾有人走過的新路線。當時GPS還未開放民間使用,所以攀登前必須蒐集資料、利用地圖來規劃路線。上山後,則憑藉著平日習得的技能與手中的指南針,定位出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並且適時地修正方向,以確保走在正確的路線上。

  人生的道路是否也如同登山一樣,是在探勘一條我們未知的道路呢?大學時代的我常常反問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是賺大錢、建大功、立大業嗎?還是在尋求一種心靈上的成長?這兩者之間是否彼此互相衝突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當時我也常常閱讀一些心理學、生死學之類的書籍雜誌。可是,對答案仍一無所知。

  入社會工作、娶妻生子後,慢慢開始面對許許多多的壓力與難題,過去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我,新的問題也不斷地產生,無力解決的我只能選擇逃避與忽視問題。其間所受的身心煎熬,雖不至於痛苦萬分,卻也顯得十分無奈。此外,沒上禪修班前,也不懂得要降伏自己的瞋心,在工作上或家庭生活中,常因沒耐性而與同事、家人起爭執,甚至一言不合就掛客戶的電話。

  這段期間,雖然偶爾因同修的邀約,參加過幾次中台山的活動,但僅止於單純的出坡、發心,不曾起過參加禪修班的念頭,甚至還有一絲絲抗拒的心理。直到有一天,我參加精舍的藥師法會,法師莊嚴的梵唄與那一聲聲的木魚聲,直敲入我內心深處,令我感動萬分。從那時起,我才開始上禪修班,發心領職司,學習做一位佛弟子。

  記得禪修班的第一堂課,住持法師為我們開示,佛是覺悟的聖者,佛性人人本具,只因妄想執著而不現前。要讓本具的佛性現前,就要覺知、省察自心所生之貪、瞋、癡等煩惱,進而對治煩惱,改過遷善,不為此等煩惱所困。所以導師 覺大和尚在開示中常常提醒我們:「修行學佛就是要揪出心中的賊人,降伏它,讓本具的佛性現前。」在慢慢薰修學習之後,現在我懂得要時時刻刻提起覺性,在瞋念生起前降伏它,也學著面對境界時能止心不動,不隨境轉。而這一切,都要感恩精舍住持法師,除了讓我們了解佛法的道理外,更讓我們有發心的機會,能夠真正落實 導師所教導的「靜中養成、動中磨鍊」。

  此刻的我發現人生雖然如登山一般,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境與岔路,可是它不是一條未知的道路,因為佛陀早已為我們指出一條邁向人間淨土的大道。只要認清佛性人人本具,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找到了路頭。而佛、法、僧三寶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GPS,只要我們時時提起覺性,依循著佛陀的教誨,在法師的引領下精進用功、勤修福慧,即使面對再困難的抉擇,也不會走錯路,更不會走冤枉路。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