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平常心,考試沒煩惱
文/普高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慶
 


  「平常心是道」,用在求學上,即是依著平時學習的方法和道理來努力用功,考試時從容應對,自然會得到應有的成果。所謂「煩惱即菩提」,全在一念間。讀書時,心中若總想著要考高分、要贏別人,在得失心的作祟下,不僅無法專心,也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一旦考試結果不如預期時,就會有所失落,甚至想不開而造成憾事。反之,若能明瞭讀書的目的在於充實自己,著重自我超越勝於和別人比較,那麼學習遇到困難或考試表現不佳時,才會懂得自我反省,向上提升。

  我於二○○六年決定辭掉教育行政工作,繼續博士班的課程,希望未來能從事教育學術研究工作。當辭職時,離博士班考試的時間只剩二個多月,所以心中充滿了焦慮和壓力。還好,焦慮的心念並沒有持續太久,我開始思考:為何我會擔心考不上?原來無法讀博士班,就無法從事教育學術研究工作。那我為何要從事教育學術研究的工作呢?因為我希望藉此幫助更多的學生,讓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認識人生的價值,並且快樂地學習與成長。既然如此,那什麼樣的學術研究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呢?我想應該是具備足夠的教育專業素養和釐清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因果關係。經過這樣的思索,我把博士班考試視為教育專業知識的檢核,不管考試結果如何,對於未來的研究與教學總是會有所幫助。雖然考試結果出爐,我並未考上理想中的學校,但換個角度想,我這麼用功的人都考不上,顯然考上的人一定是比我更努力、更優秀。優秀的人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而我為了持續充實自己的教育專業,並準備隔年的考試,更積極投入教育研究相關知識的學習,包括擔任教授的研究助理、至各大學旁聽相關課程、參與學術研討會、發表學術論文,以及準備考試的科目等。終於在隔年,我同時考上四所大學的博士班,繼續朝教育學術研究之路邁進。

  所以,讀書求學不離因果。唯有本著善念,從因上努力,除了認真學習,並虛心請教專家、師長和同儕,自然會有一定的成果。最後,修一切善還要不執一切善,以平常心看待各種結果,繼續從因上努力,修善積福,如此才能快樂學習,自在步紅塵。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