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真樂 從心開始
文/普泉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觀 攝影/傳漢
 


  問到「學佛幾年了?」或許我也說不出個頭緒,因為,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母親就已經開始替我誦經、打坐了。當我國小三年級,爸爸帶領著我們一家四口,踏進普泉精舍,不久,皈依了 覺大和尚,自此,開始了我真正的「學佛」生涯。

   其實,我早在幼稚園的時候,就開始背經。從唐詩、論語、老子著手,乃至佛遺教三經、金剛經、六祖壇經……。背經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或許稍微枯燥了點。還記得小時候背書時,總是快樂出發,歡喜收尾。但別以為中間都是風平浪靜,說句實話,也難免有不耐煩的時候。每背完一頁,媽媽總會給我一枚十元硬幣作獎賞,而每背完一部經,那種「成就感」是對我自己最大的鼓勵。這麼多年來,透過這漫長又嚴格的訓練,使我做事容易專心,而心也不易浮躁,可謂獲益良多!

  談到禪七,我並不陌生,到目前為止,共打了三次禪七。這其中鬧過不少笑話,如晚上看錯時間而將安板聲聽成起板聲等。有一次行香時,主七法師說:「動也好,靜也好。始終都要保持一顆清楚明白的心,不打妄想,沒有昏沉……。」打站板的時候,法師又說:「這是站板……聽到了也是聞,沒有聽到也是聞;能聞的這念心,是否像電燈一樣有開關呢?其實沒有!……大家可以從這個地方去參。」走回禪堂的路上,心中不斷思索著這個問題,想了又想,豁然開朗:「既然能聞的這念心沒有開關,不就是說,當下這念靈知靈覺的心『不生不滅』嗎?難怪 大和尚常說,這念心是不生不滅的!啊,原來如此!」那種突然明白一種道理的法喜,難以言喻!這或許是我三次打七下來最大的收穫。

  現在的人,或為功名利祿、或為課業、或為工作,忙得團團轉,近代學生所謂的休閒活動,也大多與電腦脫離不了關係,很少有人能真正體會生活的樂趣;而科技發達、民主進步的結果,似乎使人愈來愈不懂得應有的禮節,不懂得「感恩」的意義何在;行為的偏差,使我們不得不檢討自己待人接物的方法,是否出了問題。自從上了禪修班,打了禪七,真正開始「學佛」之後,我開始反觀自己的行為。在學校裡,當老師使我感到難過或不愉快時,我會先想辦法撫平自己的情緒,然後檢討自己有無過錯,最後甚至感謝老師給我磨鍊的機會;在家中,當妹妹因故做錯事而讓我覺得生氣時,在尚未發怒之前,先覺察到「瞋火」已燃,便告訴自己「我生氣了?不,不能生氣。」然後想辦法平復自己的情緒,使之恢復平靜。隨時隨地檢討自己的行為,以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為總目標,徹底地實踐,必能得到大家的敬重與喜愛。

  生活更加忙碌了!──這或許是現代人之共同心聲。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在繁忙中找尋「真樂」,更顯得日益重要。能夠感受到喜、怒、哀、樂者,是我們這念心,也就是說,心是我們快樂與否的主宰,要找尋「真樂」,就要從「心」開始。在一次上學的途中,我非常專心地走路,早上人少,偶爾幾輛摩托車出現在路上,行經大馬路時,明顯地熱鬧起來,卡車、汽車自我身邊呼嘯而過,我只是專心走路,樹上小鳥哼著美妙的旋律,我依然專心走路,到了校門口,忽覺精神爽朗,自心底發出的歡喜之情,不可言喻;「做事專心而不受外境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能保持清楚明白,沒有妄想,這才能真正從心中感覺到一種充實的喜悅啊!」我心想。中午,熱辣辣的太陽高掛當空,我背著書包,步上回家的路;走過毫無遮蔽的馬路,及涼爽的樹蔭,經過嘈雜的市場、寧靜的巷弄,但始終保持一顆清楚明白的心,專注地走路,這又再度印證了佛法的心要。真正的快樂,在這紛紛擾擾的世間是找也找不著的。唯有我們的這念心,時時刻刻保持清楚明白,沒有妄想,不落昏沉,方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快樂!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已是位國三的學生了。長大,似乎使我愈能了解一切事物;我愈來愈能體會 大和尚的悲心悲願。四十二章經中說:「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二十一世紀,是佛教的世紀,而很有福報的我們,更遇到了 大和尚,「跟著 大和尚走,準沒錯!」這是我所堅持的信念。希望我們都能生生世世護持正法,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