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的菩提路

文/普新精舍住持 见局法师

翻开《禅七开示3》,序言中提到:「师父圆寂已经五年了,时光飞逝,法音犹在,不舍昼夜」,让我想起了五年前师父圆寂时的追思祭文:「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我今闻法得受持,惟承觉者亲点拨。」今生得遇一位真修实证的大善知识慈悲点拨,是何其有幸!师父于书中开示:「这一生既然得人身,出家修行,就要追求无上道、契悟无上道,才不辜负过去的善根。」又叮嘱弟子们要在因上去努力,要脚踏实地,真参实悟,这「脚踏实地」四个字,重重地烙印在弟子的心田中。

  禅宗的殊胜,让弟子能即刻明白心性本具的道理,也谨记师父的谆谆教诲:「这念心时时刻刻安住在中道实相,一念不生。」然而在修行路上,弟子却经常背道而驰,妄念纷飞,相续不断,深刻体认到师父所言「尘劳、妄想,实在是我们修行的致命伤。」例如,这两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改变了习以为常的精舍运作,在因应各种变化时,心也难免随之波动:精舍全天暂停对外开放时,心里会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开门?」在疫情愈来愈严峻时,体会到常住在防疫上的严谨与用心;但日子久了,又开始担忧学员会不会中辍学佛……起伏不定的心,就如同六祖惠能大师所云:「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原来,不是疫情限制住自己,缚与不缚都在当下这一念心──有念是众生,无念才是佛。

生处转熟 熟处转生

  要如何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事理之间的落差,又如何才能拉近?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在《禅七开示3》中师父指出:「把我们的脾气、烦恼修掉;修正错误的行为及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就是『转』;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就是把原来生疏的善法,转为熟悉;而原来熟悉的恶法,转为生疏。过去爱的,现在不爱;过去所贪的,现在不贪,就是这么样努力。」这段开示令弟子明白「理则顿悟,乘悟并销」,而「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最高的心性之理,也离不开事上的点滴磨炼。

  例如,疫情期间,线上禅修班采取主题式的讲授,有别于过去实体禅修课的模式,起初对这样的转变感觉很陌生。然而,经过一期一期的课纲撰写、一堂一堂的PPT制作、一次又一次的细部修改,逐渐将不熟悉的课纲模式转成自己的弘法资粮,理清了思路、流畅了脉络,同时也增长了说法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一份课纲的完善过程,何尝不是一场「生处转熟」的练习?又例如,在面对他人的建议时,觉察到自己的我慢心,反问自己是否禁得起指导?反省自己是否愿意学习认错,并且勇于改变?想起师父曾开示过:「改过,不是丢人的事情,古德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有过失,知过、改过,就会增长智慧。」愿意修正自己的人,才能将过去不好的习气彻底翻转,从中解脱,这就是「熟处转生」的重要。更进一步还要从事上的磨炼,回到当下这念心──不住过去、不住现在、不住未来,练习一念不生,才得以回归清净自性。

老实修行 直至成佛

  「宗风普扇润心怀,菩提灵种遍地栽」,《禅七开示》的出版,让老和尚长存的师范、犹在的法音,继续滋润着每位学子的菩提心苗。研读字字句句,感悟到师父为弟子们开演的正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修行典范──原来,老实修行的修道人会在每个当下真诚地面对自己、返照自省,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贡高我慢,就是一路踏着稳当的修行步伐,坚定地向前迈进。这也令弟子明白,只有当看到自己的不圆满,愿意如实地拔除无明草,这棵菩提心苗才得以日日茁壮。修行就是一条「脚踏实地」的菩提路,倘若这一生想要修行有成,单单学习师父的「脚踏实地」就学不完了!期许自己能在师父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地反省检讨、改过修正,直至成佛,方不辜负师父的法乳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