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心

文/普慶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家

從開始接觸佛法的那一刻起,心中時時懷著感恩,雖是末法時期,但仍能聽聞師父開示,這福報常令弟子歡喜不已。近來,恭讀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錄《禪七開示2》,就像注入了新能量,為自己塵勞不覺的心,點亮了一盞燈。

  《禪七開示2》中提到:「修行要從聞思修這個方便來入手」,「聞、思、修」,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其中卻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傳家不禁反省,修行一路走來,這門功課有做到嗎?例如師父開示說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一切眾生,都要冤親平等。自己心中不斷地思惟,我能夠對待不喜歡的人事物,像對待親眷那般容忍嗎?若無法以平等心來對待,「四無量心」或「七周緣慈」就是長養自己慈悲心最好的法門。

  在禪堂中,聽到師父開示這些用功法門,當下覺得很攝受、很歡喜。只是,出了禪堂,六根攀緣六塵,又是輪迴造業,因為聽聞道理後,沒有反覆思惟、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而之後的「修」,是最困難的,儘管很多的公案,講的都是生活平常事,但是自己面對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要以佛法來思惟、應用,有時會覺得力不從心。再次詳讀開示,才了解,在聽法時,不可以打妄想、打瞌睡,時時都要提起覺性,能聚精會神地聽,當下就是修。讀了開山祖師的開示,才知道之前坐在禪堂的我,太隨性了!雖然知道聽經聞法是大福報,卻沒有真正懂得「聞、思、修」。

  常常覺得自己根器鈍、習氣重,境界太多,覺性不現前。如今想來,這都是不想用功的藉口!佛法中常提示,諸法緣起,緣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仗因託緣所生,所有的境界都是起心動念所招感。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所經歷的事都相似,因為起心動念不同,結果是天差地別!修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真心地感恩師父點點滴滴的教誨,讓我知道在心地上修因,不再橫造惡業。想治療所謂的心病,不用到處求,因為開山祖師的禪七開示中,都有答案,而且都是治本的良藥。所以當起煩惱時,翻閱開山祖師的開示,就能讓心定下來,正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弟子誓願發菩提心,生生世世,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