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知识 如世明灯

文/普恩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实

《六祖坛经》云:「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中台禅寺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就像世间的一盏明灯,引领众生出离苦海,走向光明大道,正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大善知识。

  刚拿到这本《禅七开示2》,书沉甸甸的,粉红色封面印着牧童牵牛的景象,这是惟觉安公老和尚七天的开示啊,顿时感动不已!在此疫情期间、人心惶惶,恭读老和尚的禅七开示,字字句句的叮咛与教导深入心中,传实就像身在禅堂打禅七,重获安心。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

  民国一百零一年,传实跨出一大步,参加生平第一次的禅七。第一天,老和尚就开示说:「打禅七的目的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找到这个不生不灭的心,才是大众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初初接触佛法的我还不明白心性之理,只觉得这件事好神奇,坐在禅凳上居然就能找到人生安身立命之处。但老和尚慈悲坚定的眼神,让我深切相信老和尚说的是真实语,从此开启我每年打禅七、明心见性的殊胜之路。

  第二次打禅七时,禅堂内一片宁静,自己耳根特别敏锐,这头开关抽屉声很吵,另一头打喷嚏的声音很刺耳,甚至邻单穿脱外套也备感干扰。在这生生灭灭的念头中,自然坐不到好香,甚至分分秒秒都很难熬。老和尚的开示中教导我们止息妄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它」,念起即觉,不起第二念。下山后,回到日常生活,面对外境,练习一次又一次的「不理它」。逆境时甘心甘受不理它,顺境时也知道这是暂时的,不理它。随时提醒自己把心收回来,以老和尚开示的「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自我期许。

  第三次打七前,心中起了一个疑问:「怎么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日常应对进退要依据什么准则?」禅七中,听到老和尚开示:「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时,心里一震,这不就是我要的答案吗!禅七圆满回到精舍时,很开心地跟师父及师兄们分享:「我觉得回山打七让我变聪明了,可以听懂很多主七大和尚的开示,有一种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感觉。」一旁的师兄说,那是心清净的关系。禅七期间,禁语、收摄六根,众多护法菩萨来护持,加上道场宁静而庄严,聚集了这么多殊胜的助道因缘,盘坐在禅凳上的我们,自然心净佛土净,体悟更加深刻。

修德有功 性德方显

  在这本禅七开示中,老和尚特别说明早晚课诵的功德与重要性。仔细阅读后,才更加明白在禅七期间如此安排的道理。在禅堂打坐,大众透过主七大和尚所提示的方法,从数息观、观息到中道实相观,渐次收摄心念,这是静中养成。但静坐不得力时,就要透过加行善调身心。在早晚课诵的共修发愿下,我们以恭敬心、忏悔心,彼此和合协调,不仅修定又修慧,同时再将愿心扩大,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最后由有念归于无念。静坐是修行,动中也是修行,正如古德所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由此可见早晚课诵功德之不可思议。

  老和尚在每一次禅七快圆满时,总是会鼓励我们:「禅七是一个在道场中克期取证的因缘。我们要想克期取证,平时就要用功。」古德云:「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走出禅堂,日用中的禅七正要开始。老和尚不舍一众生,在台湾乃至世界各地普设精舍,就是希望我们得以就近学习,听经闻法、沉淀心灵。所以在精舍里,学习出坡作务,样样事情都是磨链我们的心性、修福修慧的最佳机会。

  十五年前,传实如果没有踏进精舍修行学佛,现在可能还在世间汲汲营营,在财色名食睡五欲当中迷失,这一生就白白空过了。今日有此难得因缘恭读《禅七开示2》,就像老和尚仍在我们耳边叮咛「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老和尚是我们难遭难遇的大善知识,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感恩老和尚的深心悲愿,传实唯有不忘初心,精进办道,早日究明本心,才能稍稍报答老和尚的法乳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