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在眾生當中成就

文/普梵精舍住持 見霏法師

初到精舍發心,一天到醫院為一位學員最後回向並開示。心裡想著:「我們昨天不是還在討論坡務嗎?」踏進醫院助念室,看見驟然失去孝子的母親坐在門口嚎啕大哭,我走向她,握著她的雙手,不斷地安慰著,雖然她一直點頭,但眼淚始終流不停。

  「菩薩在眾生當中成就」。眾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等諸苦,所以才會流轉三界,不捨生死。我們要發心「代眾生受無量苦」,是要在因地中代眾生受苦,遍學八萬四千法門,解眾生八萬四千煩惱。

發大乘心 普度眾生

  《禪七開示2》中,老和尚慈悲地提醒:修行要「發大乘心,普濟一切,要普度眾生。」短短幾句話,解開了自己修行多年的盲點。每每看見他人為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而難過,總覺得無法解眾生的愁憂煩惱。此刻才深深了解,倘若只想當個自了漢,是無法解得了眾生苦的。修行,是要能令眾生發菩提心,自覺離苦得樂的重要性。

  老和尚說:我們要發心度眾生,就要知道「眾生與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代眾生受苦?先要把這些問題的根根底底都找出來,這樣心才會落實。」

  首先,要了解眾生是我們生生世世的親眷。《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我們要有深切的體認,除周遭的眾生外,一切蠢動含靈,乃至更多在惡道受苦的眾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為人子女怎麼能不救拔沉淪苦海的親眷!

  其次,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因為不覺,佛性變成眾生性;這念心起了貪瞋癡,造殺盜淫,佛性就變成了獸性。這念心若覺悟了,佛性馬上現前。眾生心無依怙,隨自己的習氣造一切惡。因此我們要起大悲心,以種種善巧方便引導眾生離苦得樂。只要眾生知道慚愧、懺悔,依佛法努力,轉迷為悟,一定能解脫,超凡入聖。

  最後,要了解人與人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古德云:「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生活周遭的每件事物,都由無數因緣和合才能成就。我們不知得到多少人的恩惠,今天才能站在這裡,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眾生既於我有無限的恩德,豈能不時時心存感恩,為眾生而努力,為報恩而精進。

知恩報恩 不斷佛種

  《大方廣佛華嚴經》云:「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是為十。菩薩恆以此心觀察眾生。」

  老和尚以無盡的慈悲橫說豎說,無不是要我們發起大乘心,普濟眾生。眾生既然與我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開始更應在因中努力,乃至盡未來際,都要能觀眾生苦而起大悲,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只有懂得善巧運用佛法的智慧,才能令眾生得離苦,報眾生深恩,亦如《大寶積經》云:「知恩報恩是菩薩行,不斷佛種故。智慧方便是菩薩行,攝受無斷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