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修行路頭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知法師

學佛前,自己喜歡看弘法電視節目,以為照著節目上法師的開示去做就是修行,在實踐的過程中遇到諸多障礙,不知道該向誰請益,自己盲修瞎練,非但問題沒解決,反而衍生更多煩惱。直到走入精舍,有了法師的傳道、授業、解惑,透過落實的親證,體悟佛法道理,逐漸解開心中的疑團,進而深信佛法。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緣」,修行的成就,必須有大善知識的引導,方能找對路頭,邁向成佛之道。

  記得初到精舍,自己請了一本《中台山月刊》回家閱讀,那期的主題為「慈悲」,讀後深深慚愧,原來自己的慈悲心好薄弱,才會讓瞋心如此熾盛,找出問題,依著老和尚開示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努力,有願就有力,經過不斷調整、修正脾氣,果然成功逆轉惡緣、成就善緣。

因上努力 事理一如

  於禪修前恭讀《禪七開示2》,內心特別有感觸,書中老和尚鉅細靡遺地開示「慈悲觀」,有事上修習方法,與理上的返照自性,反覆閱讀三次,這念心更加清楚明白了,應用於禪修中,一念專注,攝心修觀,感覺到身心很清涼,瞋心煩惱也逐漸轉薄。因為有靜中的養成,動中才有回光返照的能力,讓覺性跑在習氣之前,清楚明白作主,以善止惡,絕斷惡因。

  修行學佛要從因上來努力,「信願行」就是三資糧,具足了才能斷煩惱、了生死。第一是「信」,《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斷疑生信為入道之基,相信佛法為真實道理,信心達到百分百,不論念佛、持咒、打坐都會有感應,同時,相信因果,有了正信就能從事到理,進而達到事理一如,啟發智慧。接著是「願」,願要大,心量才會廣大,才能轉識成智、漏盡三惑煩惱。大願要建立在大慈悲心上面,因此要修四無量心,發大願廣度一切眾生、上求佛道圓成佛智。第三是「行」,行住坐臥中,於身口意三業落實即是行,修菩薩道,要行六度波羅蜜;證聲聞緣覺果,要在四諦、十二因緣上精進用功;想要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當下這念心即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契悟菩提心 找回真生命

  老和尚老婆心切地提示大眾,出家要認識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是出家僧寶,有了諸多助緣就要珍惜,安住用功,日常中朝三方面積極來努力:第一、要修福德,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度一切眾生,無眾生不度,就是廣修福報。第二、要修智慧,聽經聞法,重慮緣真,建立正知正見,路就不會走偏。第三、要修習禪定,藉由禪修靜坐,修習止觀法門,轉化煩惱與執著。一旦工夫用上了,成就道業,就是真報恩。

  人人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障蔽了本具的菩提自性,倘若懂得於這念心上觀照,時時安住於心法上用功,不好高騖遠,老實修行,起了煩惱,以四正勤來提起覺性,即使只有一絲絲微細惡念,都要誠實揪出,不覆藏,透過反覆地檢討、反省、慚愧、改正,日久功深,必定能轉煩惱為菩提、回復清淨心。

  感恩老和尚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法寶,示導弟子們正確的修行方向,猶如暗夜中的明燈,照破眾生的無明與煩惱,幫助眾生獲得解脫。期許自己能依之而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早日契悟菩提心,找回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