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

文/普新精舍护法会顾问 传提

二◯二◯年,岁次庚子,全世界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狂潮中,人心终日惶惶,「心」早已迷失在媒体一则又一则关于疫情的报导中,更遑论参透「谁在担忧?」是的,该「喝茶去了!」

  一通电话,将我从狂潮中拉回。

  精舍师父慈悲送来了《禅七开示》一书,这是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在一九九四年暑期大专精进禅七中的开示,我如获至宝。拿在手上的是老和尚慈悲度众的谆谆教诲,感念在心的是师父们不舍众生的慈悲。于是,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忆念着开山祖师的叮咛:「万缘放下」、「返照自心」、「这念心本自具足」。

  「灯」亮了,「心」定了。

静中养成 动中磨炼

  需要有多少善因缘才能成就自己走入禅堂,安坐在禅凳上,一念不生、一念不起的精进用功?这是何等的大福报!今年,我在自己的书桌前盘坐,恭敬地阅读开山祖师的开示,彷佛另一种形式的禅七。时时提醒自己:「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一念心,要清楚、要明白、要作主。」

  生活中,理不清的千头万绪,我不再浮躁、抱怨;盘起双腿,轻轻闭上眼睛,开始数息:「一、二、三、四、五……」,「修数息最重要的是绵绵密密、不夹杂、不间断」,看到念头来来去去,不随之起舞,依旧把心靠在数字上,渐渐地,心「定」下来了。下座后,喝喝水,重回工作岗位,已然不受外境缠缚纠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当事与愿违,难免焦躁不安、情绪起伏。我会问:「焦躁不安的是谁?」「心浮气躁的是谁?」「心在哪里?」「谁的心?」又或者,轻轻地念三声「阿弥陀佛」,把注意力放在「阿」字上,看看「阿」这个字是从哪里来的?在嘴唇的哪个位置?一路的「提、照、参」,心也就「安住」下来了。

  天下纷扰,皆因有「我」,因为有「我」,遂起分别、比较、批判之心,于是烦恼不绝如缕,如书中所言「八苦交煎,无时暂息」。《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修行中参透世间所有都是虚妄的假相,不执着于眼所见、耳所听、鼻所闻、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观内四大是空、观外四大还是空,若得如此,何苦之有?失意之际,我提醒自己「诸相虚妄」;成功之时,我依然提醒自己「诸相虚妄」,「不落二边,当下即是」。

狂心顿歇 歇即菩提

  在书中开山祖师殷殷叮嘱「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正如精舍师父恳切地说:「要发长远心、要做定课。」然而,人性好逸恶劳,初初发心,勇猛精进,随着时日渐长,旧日习气故态复萌。总在生活中找千千万万个理由为自己的怠惰找台阶下,然而,修行为谁呢?为诸佛?为菩萨?为师父?答案所有人都了然于心,为自己。为自己的那一念心!

  于是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映入眼帘,心中百感交集。起心动念处,如狂涛骇浪,然而,只要一个「歇」字,不起心动念,契悟那一念心,自可转烦恼为菩提。《六祖坛经》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开山祖师指引了一条菩提大道,数息、参话头、中道实相观,带领着我们借由静坐安顿身心,进而修善断恶,广积福慧资粮,诚如古德所言:「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轻轻地我阖上书本,感恩今生得遇大善知识,「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心中浮现多年前精舍师父所赠书卡。

  「灯」亮了,「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