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覺醒之路

文/見凌法師

《圓覺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開山祖師亦常開示:「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真正知道什麼是「覺」,依「覺」而行,修行就開始向前邁進。

理具事造 老實修行

  古德云:「菩薩從來不離身,自家昧了不相親,若能靜坐回光照,便見生前舊主人。」每個人的覺性、這個自家珍寶,始終未離。當我們靜坐時,六根不動,這時候一回光返照,就能見到我們自己的主人翁、我們的本心本性。修行需要腳踏實地、實修實證,古德云:「切莫信道不須參,古聖孜孜為指南,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贏來得也難。」雖然覺性本具,眾生平等,假使不知道用功、或工夫沒有用上,就始終是眾生境界,道理上好像是了解,事上卻做不到;明明知道「心即是佛」,可是境界一現前,就隨業流轉、隨著境界跑掉,作不了主。所以修行需要實實在在下工夫。

  當心念無法調伏,累劫以來的煩惱、妄想、執著無法跨越時,應該如何用功?在《禪七開示1》中開山祖師提及:「理具事造,同在一念。」先確立正知見,知道眾生本具佛性之理,藉由禪修靜坐的因緣,安禪靜慮,將往外攀緣的心往內收攝,回歸、堅住於清淨心,靜中養成。但因煩惱尚未斷除,需要努力地在事上廣行一切善法,動中磨鍊,累積福德資糧。如《維摩詰所說經》云:「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如此教理、福德、禪定三法互資,在行一切善法之時,練習心念不向外馳求、往內收攝,銷歸自性。遇到一切順逆因緣,皆將其化成修行的資糧。遇到順境時,不貪執;遇到逆境時,心存感恩,不起煩惱、不相續煩惱,堅住正念。然而,不論是理上的堅住、事上的磨鍊,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契悟本心,本心不在外面,也不是從外面找來的,是本具的,放下妄想執著,清淨心自然現前。

覺性起用 回歸清淨

  如來知見,大事因緣。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開山祖師窮其生命,只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諸佛、祖師一一親證,就是修行成就的最佳例證。古德云:「萬里途程,不離初步。」理上,學習諸佛,從清淨的覺性起用,初步、目標,同歸覺地,因即是果。事上只要願意開始往前走,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有了第二步,繼續堅持,就不怕路途遙遠,只要堅持,就能不斷地向上提升。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題,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可以決定要與什麼相應。在大海中航行時,領航員會拿著羅盤找北極,即是真北(True North);具有修行的正知見,知道如何運用修行的法門,彷彿羅盤在手,就能知道自己是處於正確航道──時時返照、回歸清淨心與覺相應,或是偏離航道──決定相續妄想與煩惱執著相應,一目了然。知道修行的目標,就如同知道「真北」所在,藉由修行的行門,時時刻刻把心收回,就是走在修行的道路上。每個當下,不斷堅持,始終與清淨心、與覺性相應,站得住、站得長,提升為覺醒的生命,就從此時此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