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佛斋僧 大蒙山施食 三皈五戒 认识药师佛 盂兰盆公案 盂兰盆法会法会通启
 
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简称,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净琉璃净土中,没有恶趣及种种苦事,如《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记载:药师如来的净琉璃净土,以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所成,其国土庄严有如西方极乐世界。

  琉璃世界中,有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二位胁士,协助药师佛弘扬佛法,合称为「东方三圣」。日光代表智能,月光代表慈悲,显示修行是无论昼夜,这念心皆要保持如日光、月光般光明、清净。白天,这念心能作主,照天照地;晚上,这念心也能作主,不作梦。如此日夜精进不懈,必能成就佛果。所以,此二位菩萨代表因地的修行,修德有功,即可成就同药师如来般的庄严佛果。


  药师如来因地修菩萨行时,曾发十二大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其中第七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因此,若人能以恭敬心,供养药师如来,或称念药师佛圣号,即能消灾延寿,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痛苦,远离一切贫穷。

  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真正的净土就在自心当中。当我们心中有了障碍,净土就非常遥远。若将心中的障碍革除,这念心时时保持清净,则不仅现世时时处在净土中,将来所感的果报亦是生在诸佛清净庄严的国土。


药师法门的殊胜功德

消灾延寿 随愿满足

  药师如来因地修行发十二大愿:一愿众生光明相好,如佛无异;二愿众生见佛光明,悉蒙开晓;三愿众生所受用物,皆得无尽;四愿行邪道者咸返菩提,小乘行者安立大乘;五愿众生修行梵行,得不缺戒;六愿众生闻名称念,病苦除愈;七愿众生身心安乐,乃至菩提;八愿众生随其所求,具丈夫相;九愿众生皆生正见,习菩萨行;十愿众生解脱一切忧恼苦楚;十一愿众生饮食饱满,法喜安乐;十二愿众生随其所好,庄严具足──无一不契合于众生所关注的现世生活需求,因此太虚大师曾赞叹《药师经》特别合于现代人类生活相资相养的关系,可令众生得消灾延寿之益。

  持戒精严的弘一大师也曾于讲授「药师如来法门一斑」时,指出受戒容易,得戒为难,持戒不犯更为难。于所受之戒有所毁犯时,若能至心诚恳持念药师佛号并礼敬供养,即可消除犯戒的罪,还得清净。此外,假使身体多病、衣食住处困难,又或常遇天灾人祸的危难,修药师法门为资助,则可得到「消除灾难,离苦得乐」的利益。

发大乘心 速得成佛

  然而修持药师法门,若仅仅注意资养现实的人生,则唯获人天福报而已。弘一大师强调,《药师经》其实是一乘速得成佛的法门,并非专说世间法而已,所以读诵此经,应特别留心于「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一段。盖无垢浊心、舍心、平等心就是智慧心;无怒害心、利益安乐众生之心就是悲心,若能依以上经文,发起「悲智」弘愿,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以出世的精神来做世间的事业,不但能得上品圆满的戒,将来速得成佛亦无容疑。


药师法门的殊胜功德

消灾延寿 随愿满足

  药师如来因地修行发十二大愿:一愿众生光明相好,如佛无异;二愿众生见佛光明,悉蒙开晓;三愿众生所受用物,皆得无尽;四愿行邪道者咸返菩提,小乘行者安立大乘;五愿众生修行梵行,得不缺戒;六愿众生闻名称念,病苦除愈;七愿众生身心安乐,乃至菩提;八愿众生随其所求,具丈夫相;九愿众生皆生正见,习菩萨行;十愿众生解脱一切忧恼苦楚;十一愿众生饮食饱满,法喜安乐;十二愿众生随其所好,庄严具足──无一不契合于众生所关注的现世生活需求,因此太虚大师曾赞叹《药师经》特别合于现代人类生活相资相养的关系,可令众生得消灾延寿之益。

  持戒精严的弘一大师也曾于讲授“药师如来法门一斑”时,指出受戒容易,得戒为难,持戒不犯更为难。于所受之戒有所毁犯时,若能至心诚恳持念药师佛号并礼敬供养,即可消除犯戒的罪,还得清净。此外,假使身体多病、衣食住处困难,又或常遇天灾人祸的危难,修药师法门为资助,则可得到“消除灾难,离苦得乐”的利益。

发大乘心 速得成佛

  然而修持药师法门,若仅仅注意资养现实的人生,则唯获人天福报而已。弘一大师强调,《药师经》其实是一乘速得成佛的法门,并非专说世间法而已,所以读诵此经,应特别留心于“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一段。盖无垢浊心、舍心、平等心就是智慧心;无怒害心、利益安乐众生之心就是悲心,若能依以上经文,发起“悲智”弘愿,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以出世的精神来做世间的事业,不但能得上品圆满的戒,将来速得成佛亦无容疑。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