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夏安居


  結夏安居,又稱「夏安居」、「雨安居」,起源於佛陀時代,由於印度夏季雨期長達數月之久,僧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在樹下經行,衣缽常為雨水侵襲而流失,當時的護法善信乃乞請世尊,令僧眾於此期間聚居一處,由居士們供養飲食、醫藥所需,護持僧眾用功;再者,夏季期間,蟲蟻滋繁,僧眾沿路乞食、行腳、弘法,難免踩傷蟲類及草樹的新芽,是故佛陀基於慈悲,為讓弟子們安心用功,遂制定夏季三月(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僧眾於界內精進用功,非為父母師長三寶事不出於界,收攝身心,專心辦道。

  中台禪寺謹遵佛制,於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辦夏安居,三個月期間,出家弟子在界內安心辦道、精進用功。為落實「福德、教理、禪定」三環一體的理念,結夏期間安排有佛法開示,配合靜坐課程來進行實際的觀行體證。並安排懺摩儀式,以使身心清淨、業障蠲除。其中亦有各精舍的供佛齋僧活動,使大眾能福慧雙修、解行並重。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夏安居功德圓滿的解夏自恣日,亦稱諸佛歡喜日,因夏安居期間僧眾精進用功、圓滿成就,故諸佛菩薩皆歡喜讚歎。當天亦舉行極富深義之勝會--盂蘭盆法會,並舉辦超薦、祈福、打齋等佛事,以度累世父母沉淪之苦,並為現世雙親消災、延壽、植福,是故農曆七月又稱為佛教之「教孝月」。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