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禅寺庆祝三○四○年佛诞浴佛法会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三千多年前,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为成佛度众生,经历累劫精勤修行,菩萨道就要功行圆满;最后一世生于兜率天上,为天人开演法要,名为“护明菩萨”。菩萨于天界观察因缘成熟,即降生于娑婆世界,将于此世间成就佛果,广度众生。所以当佛陀以太子的身分降生时,天人皆欢喜庆赞,天鼓齐鸣,天女散花,九龙吐水,灌沐太子金身,表达对世尊最虔敬的恭敬与供养,庆祝佛陀降生于世,此即浴佛法会之由来。本寺为庆祝三○四○年佛诞,特于五月十八日举办盛大隆重的浴佛法会,三宝弟子齐聚中台,除了以欢欣鼓舞之心庆赞佛诞,共沐佛恩,亦以此理落实修行,外洁尘垢,内净自心,自利利他,共证佛果。

浴佛金身 庆赞佛恩

四众弟子在导师 觉大和尚及住持见灯和尚带领下,虔敬供养,以香汤灌沐太子金身,缅怀佛恩。
  “九龙吐水,沐浴金身,天上天下独为尊。七步宝莲生,威德光明,法界永沾恩……”清晨五时三十分,曙光初露,僧众们威仪庠序地步入殿堂,在沐佛香赞的清净梵音中,揭开浴佛法会序幕。住持见灯和尚带领所有僧众,以至诚恭敬之心,一一供养、沐佛,仪式庄严肃穆。

  一早,一万三千多名来自全省各精舍的护法善信及社会贤达陆续云集中台,参与盛会。在众人多日来的齐心努力下,大雄宝殿、四天王殿、般若讲堂、菩提讲堂、五观堂等坛区,以及外围的圆明殿、鹿野园、华林园、博物馆等多处定点共布置了六十五座花团锦簇的浴佛亭,供与会大众及来山游客浴佛,烘托出佳节的欢欣气氛。

  上午十时,导师 觉大和尚亲临大雄宝殿主持浴佛大典。《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中载∶“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在悠扬和合的浴佛偈赞中,大众在 导师的带领下,心怀感恩,一念真诚,以香汤灌沐太子佛像金身,祈愿以佛陀的智慧法水,外涤一切尘,内除一切垢,植下无量福慧功德,并回向法界有情远离热恼,同证如来净法身,会场满溢着欢欣、法喜的氛围。


外涤身尘 内除心垢

来自全省各地的护法善信云集中台,欢喜浴佛,共赞佛恩。
导师开示浴佛的真义,勉励大众将佛的言行实践于生活中,才是庆祝佛诞的真正目的。
导师为近二千六百位善信正授三皈,场面庄严隆重。
  导师首先以“三○四○庆佛诞,中台海众发宏愿,福慧双修行正道,万法归宗在心田”一偈为大众祝愿,并且说明佛历纪年的历史根据。 导师表示,佛诞有数种说法,中台禅寺一本佛教的真实性,延续中国传统的记载。依《佛祖统纪.卷二》志磐法师所考究,以公元前一○二八年,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岁农历四月初八为佛陀的诞生日,故今年为佛诞第三○四○年。

  导师进一步开示浴佛节的意义,浴佛就是“内净其心,外净其境”,藉由灌沐外在的佛像来反照本具佛性。佛言:“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佛法以人为根本,人以心为根本,心以觉悟为根本。虽然人人本具佛性,但因没有觉悟,所以还在迷中,充满了烦恼、愚痴、邪见与执着,也就是三大垃圾──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若没有心灵的平台,遭遇种种困难、折磨时,就会悲伤、沮丧,甚至寻求短见。若能觉悟,经常反省、检讨、改进,内心就能达到定、净、明的境界,超越时间与空间,无住生心,就能悟道。道,就是听法的这念心。经云:“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父母给予我们色身,三宝则赐予我们法身慧命,要藉由诵经持咒、参禅打坐等种种善法,并不断地反省检讨,这念清净心才会现前。

  佛陀告诉我们,这念心是本具的,因为是本具,不生不灭,所以每个人的法身慧命是无穷尽的,具足一切智慧、功德。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谈经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就在让每个人认识自己本具的佛性、觉性。人间有八苦、天上有五衰,任何地方都有生、有死,所以,要体证不生不灭的菩提心,就要去除三惑,修行是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不论出家或在家,都是从这个方向来努力。所谓“烦恼分分破,真如分分现”,烦恼如金在矿,藉由种种善法修持,披沙炼金,菩提心即能现前。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每个人都有一座宝山,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充满了智慧与功德,也就是人人本具的觉性。有了这个信心,就能“入道”。入道即是“悟道”,悟道后还要“养道”,养道成功即是“成道”。诸佛有两种法身,一是功德法身,修一切善法,无善不修,由修善积福而成就;二是清净法身,保持这念觉性时时存在,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惑漏尽,依此修行即得成就。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上,才能上报佛恩,下济三涂。最后, 导师勉励大众,学佛要学习佛陀的身口意,以佛心为己心,以佛言为己言,以佛行为己行,本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愿行,将佛的言行实践于生活中,才是庆祝佛诞的真正目的。

  中午十二时三十分,举行皈依大典。当天有近二千六百人齐聚五楼大禅堂,共发菩提心,皈依 导师座下。会中, 导师开示皈依的意义与功德,并且教导大众忏悔罪愆,发四弘誓愿,生起断恶修善、利他之心。在此佛诞之日,正式成为三宝弟子,步上修行解脱之路,意义更显殊胜。

  《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浴佛,除了以虔诚心、恭敬心来敬慎从事,更进一步就是要藉此反观自心,学佛之身、学佛之口、学佛之意,如此涤滤身心,事理一如,进一步落实利他自利之菩萨愿行,必能彻见心源,净土处处,光明遍布!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