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文/女众佛教学院高一学僧 见由法师

“ ……夫人攀树枝,便从右胁生堕地,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应时天地大动,三千大千刹土,莫不大明,……有龙王兄弟,一名难陀,二名优波难陀,左雨温水,右雨冷泉,释梵摩持天衣里之,天雨花香……。”

三○二八年前,四月初八。
一种冲破乾坤的力度与气势。彼时,二脉清泉从空中缓缓流泻,倾注着最恭敬至诚的供养,为初生的佛陀澡浴。欢庆平祥中,涵藏着难以名状的震慑。而灌沐佛身的泉水,依然绵密流注、绵密延展,泠泠声中,流过了邈远的时空,将三千多年前庄严的场面,涓滴无减地,流到了今日。

所不同的,是以吉祥水代替清泉,铜铸的太子佛,表征已入涅槃的世尊,而洗浴佛身的,亦不是龙王,而是一张张虔敬、欢喜与感恩的容颜。

二○○一年,四月初八。
同样虔敬的心意,浸润在勺勺香汤里。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庄严的梵唱声中,掬起一勺香汤,缓缓从佛像的右肩淋下,以最恭敬景仰的心,为佛像洗浴。
浴者,洗涤污秽之意。
然而,万德庄严,何垢之有?
相好光明、琉璃净彻的佛陀,曾无秽垢。秽垢的,是迷盲于假相,耽嗜五欲,扰攘炎灼却以苦为乐的众生。
尘劳秽染的众生,浴清净之佛?
浴佛,无非是藉由外在浴佛的形式,涤除自心的垢染;以恭敬水、慈悲水、智慧水,澡浴久被贪、瞋、痴所蒙蔽的本源自性天真佛。当下这念心无杂无染,即是真正的浴佛。

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就另一个角度而言,诸法皆从因缘所生,并无一个实体。那么,究竟是否真正有一个人在浴佛,以及一尊被浴的佛像?佛像,或许由铜所成,因为经由细密的雕工、刻镂,产生一个形相,再加上人们赋予它一种缅怀、尊崇的心情,而有了假名“佛像”的物质。倘若只是一块铜铁,它并不会称做佛像;而只有一个雕刻的动作,亦不足以构成佛像的条件。一切皆是因缘的聚合,方有此“浴佛”的形式。了达此道理,被浴的佛像如此,浴佛者亦如是。
能浴所浴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能浴的,究竟是谁?参透了,自是另一番的况味与风光。
吉祥水的香薰,怡怡馥郁,持久不散。
而浴佛的那念清净心,是否能恒久常在,恒久保任?

浴佛浴自心之外,更是要将浴佛时的敬慎、感恩,带回日常生活中,以浴佛之心,圆满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应对进退。若能以浴佛之心,对待一切众生,即是常不轻菩萨的再现。利他当中完成自利,以六度水普润众生的同时,天真佛即自然显现,当下这念心,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

天上天下独为尊。
南无天人师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