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希遷禪師



石頭希遷禪師,俗姓陳,唐朝端州高安人。母親自懷胎後,便不喜食葷。法師出生後,性情溫和穩重,孩提時即不用勞煩保母;年歲稍長,才智出眾聰穎過人,以慎言篤行而自許,平素從不曾以不好的臉色忤人。

當時的民風迷信,畏懼鬼神,地方上建有許多小廟神祠,鄉里居民往往殺牛拜祭,佐以葷腥水酒,以祈能感得鬼神冥祐。每次遇到這種事情,法師便前往耐心開導,阻止宰殺設醮等事,勸導村民不要盲從,甚至毀祠奪牛而歸。一年當中,這樣的事情反覆發生達數十次。鄉民不能勝其理,又不能禁其行。久而久之,親族受其影響,亦努力修習清淨的善業。

一日,禪師聽聞到六祖大師在曹溪大闡禪門宗風,座下學人接踵而至,便決意辭親離家,出發直往南方,隨六祖大師剃落出家修行。

尋思去

師一日看《肇論》,至「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拊几歎道:「聖人無己,靡所不己;法身無量,誰云自他?圓鑑靈照於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境智非一,孰云去來?至哉斯語也!」語畢掩卷,閉目休息,不覺間竟然睡著,做了一夢。夢中見到自身與六祖大師,同乘靈龜遊於深池內。醒後詳思此夢,說道:「靈龜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與祖師,同乘靈智,遊於性海久矣。」

六祖大師示現將入涅槃,當時猶為沙彌的希遷禪師,便請示六祖大師:「和尚百年之後,希遷應當依止何人繼續用功?」六祖答:「尋思去!」不久,六祖大師圓寂了,希遷便日日於閑靜處靜坐。

當時的首座法師見了,十分納悶,便問他:「六祖大師已經入滅,你在此空坐是為了什麼?」希遷回答:「我是依著師父生前遺命,所以在此尋思。」首座法師聽後,略一思索,不禁莞爾,向他說道:「你有師兄行思和尚,現今於吉州住持弘化,你的因緣在那裡。師父說得很清楚,是你自己迷惑了。」希遷這才恍然大悟,到六祖大師塔龕前頂禮辭別之後,隨即前往靜居寺參禮行思禪師。

到靜居寺後,行思禪師問他:「從何處來?」希遷答:「曹溪。」行思禪師又問:「你在那裡得了什麼?」希遷答:「學人未到曹溪前,也沒有失去什麼啊!」行思禪師問:「既然如此,那去曹溪做什麼?」希遷答:「如果沒有去曹溪,又怎麼知道從來沒有失去呢?」說完後,希遷反問行思禪師:「請問曹溪大師還識得和尚嗎?」行思禪師問道:「你現在識得我嗎?」希遷回答:「識!但又怎能說識得呢!」行思禪師默許地說:「眾角雖多,一麟足矣!」希遷又問:「和尚自從離開曹溪,什麼時候到此處呢?」行思禪師說:「我卻是知道你早晚都會離開曹溪!」希遷回答:「和尚!希遷不從曹溪來!」行思禪師說道:「我也知道你將來的去處!」希遷言:「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

過了一陣子,行思禪師又再勘驗希遷禪師,問道:「你從哪裡來呀?」希遷直答:「從曹溪來!」行思禪師舉起手上的拂子,問道:「曹溪還有這個嗎?」希遷答:「非但是曹溪,就算是西天也沒有!」行思禪師問:「這麼說來,你去過西天囉?」希遷更答:「若到,即有也。」行思禪師再追問:「未在,更道!」希遷聽完便說:「和尚也要說幾句,不能全靠學人。」行思禪師道:「不辭向汝道。恐已後無人承擔。」

契玄奧

在行思禪師教導下,師日日精進,心契玄奧。行思禪師知道希遷禪師悟道因緣成熟,有一天將他找來,託付一封書信送到南嶽去,交給同是六祖門下的懷讓禪師,並吩咐他:「送完信後趕快回來,我這裡有把鈍斧頭,要留給你住山用!」

希遷知道行思禪師的慈悲用心,送信一事,用意在點撥勘驗,因此到達南嶽後,未呈交書信,而直接問:「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南嶽和尚說:「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希遷回答:「寧可永劫沉淪,不慕諸聖解脫。」和尚默許,希遷即禮拜告辭。

回到青原山靜居寺,行思禪師見到他,問道:「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書信有送到嗎?」希遷回答:「信亦不通,書亦不達。」接著又說:「先前和尚允諾要給我一把鈍斧頭,讓我住山用,現在就請領吧!」禪師垂下一足以示意,希遷便恭敬禮拜。告假後,便辭和尚前往南嶽。

走江湖

天寶年初,師開始建造衡山南寺,見寺之東有石其狀如臺,乃結庵其上,長年掩關於絕岳之中。眾人景仰禪師的修行,便尊稱禪師為「石頭和尚」。當時馬祖大師在江西弘化,石頭禪師在湖南,天下學人為明究生死大事,不辭千里往返江西與湖南,世稱「走江湖」,並有「不見二大士為無知矣」之說。

師一日上堂,說道:「吾之法門,先佛傳受,不論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時門人道悟問:「曹溪意旨誰人得?」師云:「會佛法人得。」更問:「師還得否?」師答:「不得。」門人再問:「為甚麼不得?」師曰:「我不會佛法。」

又有僧問:「如何是解脫?」師曰:「誰縛汝?」問:「如何是淨土?」師曰:「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槃?」師曰:「誰將生死與汝?」

有禪師鄧隱峰,一日辭別馬祖大師。馬祖大師問他:「去哪裡?」隱峰禪師回答:「去石頭禪師那裡。」馬祖大師云:「石頭路滑。」隱峰禪師說:「竿木隨身,逢場作戲。」隱峰禪師到希遷禪師處,繞禪床一匝,振錫一下,問道:「是何宗旨?」禪師便道:「蒼天!蒼天!」隱峰禪師無法應對,只好返回江西,將此說稟馬祖大師。馬祖大師道:「你再去問一次,待他有答,你便噓兩聲。」於是隱峰禪師又至湖南訪師,依前所問:「是何宗旨?」不料,石頭禪師竟立刻噓了兩聲,讓他一時語塞,只好又回到馬祖大師那裡,回稟此事。馬祖大師聽了說道:「不是向你說過,石頭路滑嗎?」

南嶽山中鬼神,有些也顯跡來聽法,禪師都一一為其授戒。代宗廣德甲辰年時,一日師偶見負米登山者,因而詢問原由,才知是檀越送供;師愍念眾人勞苦,於是移庵下梁端。禪師於德宗貞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順寂,世壽九十一,僧臘六十三,弟子建塔於東嶺。穆宗長慶年時,追諡「無際大師」,塔曰「見相」。師得法於青原行思禪師,傳法盛冠南方,曾作〈草菴歌〉、〈參同契〉,流傳至今。其後門派分為三家,六祖大師下第五世而為洞山,七世而為雲門,九世而為法眼。

六祖大師後,石頭禪師、馬祖大師皆為法嗣嫡孫,各為曹洞、臨濟之宗祖,正應西天般若多羅尊者之符讖:「震旦雖濶無別路,要假兒孫腳下行。」自石頭禪師與馬祖大師大興法化、弘宗演教,禪法流布盛行於世,其後叢林鼎沸,才俊輩出,至今化化不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