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文/普親精舍禪修班學員-許靜慧(傳化)居士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在此事務繁忙之際,能夠萬緣放下,參與這殊勝的精進禪七,真可說是難得的因緣、福報!

  由於這是第二次打七,在心境上較沒有適應上的困難,只是,原本期盼在每天下午的開示,可以讓心有個依靠,暫時忘掉腿痛,萬萬沒有想到,此次禪七開示時間不在下午,只得硬著頭皮,撐完每天下午的四支香。原來,經驗並不一定是可靠的,因緣隨時在改變,考驗著我們這念心,是否真能作得了主。

  經過了三天的數息、觀息,終於有機緣,得以修習中道實相觀這個殊勝的法門。中道實相觀,以「無念為宗」,開始修時,雖然這念心總是紛紛擾擾地現起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以及諸多妄想,但還不致於被妄想牽著走。可是一段時間後,心念便愈來愈渾濁、愈來愈昏沉。這才警覺,禪七真的是來考試的,平常在精舍坐幾支香,絕計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唯有禪七,才得以檢視自己的功夫,終究還是不夠紮實。   

  在修習一、二日的中道實相觀後,雖說這念心比較不為妄想所影響,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妄想一一的現起,就像打開一個個塵封的抽屜一樣,很久沒看到、沒想到的事,又一一浮現出來。這才發現,我們的八識田中,早因無始劫來的習氣過患,種下了許多的染淨種子,而這些含藏的種子,遇緣則起現行,現行又復薰成種子,如此無有窮盡。所以,平日便得好好照顧自己的念頭,所謂「不動地前纔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眾生要到八地菩薩之不動地,才能捨去第七識執第八識的見分為我之執著,而要到起金剛心後,方能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才能清淨所有的異熟種子。因此,若不在平日便時時起觀照,修行之路,將會很漫長且遙遠。

  禪七中蒙見滌法師慈悲開示「反聞聞自性」的道理,覺得受益良多。楞嚴經耳根圓通章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入,是指能觀之智往內觀。凡夫眾生,總因無始習氣所薰,習於循聲流轉,以致於背覺合塵,故名為出;而觀音大士,則於耳根「反聞聞自性」,將心往內收,背塵合覺,故名為入。流之一字,蕅益大師佛頂文句云:「以此圓通常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故名為流。若隨染緣,則流為九界,若隨淨緣,則流為佛界」。故知十法界,唯是一心所現。凡夫眾生,因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覺,遂墜九界中,若能反聞聞自性,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便有機緣識此妙明真心,登於佛界!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禪七歸來,驚覺自己對境界的分別執取,竟如此牢不可破,遍計執性的作用,隨處可見。只得努力精進,在一切時、處提起覺照,期盼有一日,這一念心,真能洞然明白!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