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記錄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歷程,也豐富了人類的文明。而佛教在雕刻、雕塑、書法、繪畫、文學的展現,更深刻融入中國悠久的文化中,為眾生開啟一扇美麗的藝術之窗,透過這扇窗,將親見萬德莊嚴的華藏世界,般若性海。








  
       舍利莊嚴 虔敬供養
──中台世界博物館專題講座暨館藏介紹

文/編輯部


  中台世界博物館木雕分館於二年元月三日開始舉辦「心之所向——館藏遼金佛教造像特展」,期間安排專題導覽、講座等教育活動,於二二一年元月九日舉辦的專題講座,邀請靜宜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簡老師主講「舍利莊嚴——遼金的舍利容器與涅槃信仰」。編輯部特別整理講座內容,並請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講述館藏佛塔及舍利蓋罐,讓大眾了解舍利塔的形制流變與藝術表現,以及佛教藝術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舍利塔與涅槃信仰


與會大眾透過簡老師精彩的講座,認識遼金的舍利容器與涅槃信仰。

  簡老師首先針對舍利及舍利塔的由來,說明禮拜佛陀舍利塔就如同禮拜佛的真身之殊勝性;並以敦煌石窟北魏257窟《賢愚經》沙彌守戒公案壁畫、北周428窟及北魏254窟捨身飼虎公案壁畫中,皆有為亡者起塔供養為例,見證印度當時人們對塔的崇敬。簡老師並總結:印度的塔有兩種型態,一是埋葬佛舍利、佛骨的「窣堵波」,屬於「墳塚」性質,如桑奇大塔;二為「支提」,內無舍利,即所謂「塔寺」,如阿姜塔石窟。

  在說明涅槃與舍利的關係時,簡老師以古印度「犍陀羅」及「秣菟羅」兩地、中國隋唐時期敦煌石窟之「涅槃圖」為例,闡述中國與印度在表達佛涅槃時最大的差異是出現了「棺槨」,此在敦煌石窟盛唐148窟的「棺蓋自啟為母說法」、「大出殯之金棺」、「焚棺圖」、「八分舍利」及「起塔供養」等涅槃經變圖中得以窺見。佛教傳入中國,受到當地文化影響,佛塔的外在形式呈現出閣樓型高塔,而舍利安放的空間形式,則出現了仿造高等級墓葬的地宮模式,如法門寺地宮。

圖一:舍利塔
   遼代/玉石、銀/高40cm

圖二:尊者右臥寂滅像
   遼代/彩繪陶/高22cm

  中國舍利塔的地宮形制,來自於中土瘞埋制度。簡老師以河北定縣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靜志寺塔為例,說明從北朝早期至隋與唐初,舍利放在石函內,瘞埋於塔基的夯土中,像墓葬形式,尚無起塔供養的概念。接著以甘肅大雲寺出土的金棺銀槨為例,說明到了武則天之後,出現舍利裝在迷你棺槨中,代表了舍利與棺槨元素的連結起點。從此以後,微型棺槨已成為唐代舍利容器的常見形制,而非此前所見的函盒容器;以法門寺地宮出土八重寶函為例,說明此後已完美地將舍利與塔的形象和墓葬做連結。此次特展中的館藏銀製舍利塔(圖一),中央主殿兩側立有中國式的樓閣式佛塔,佛塔下方向下開有銀製小型舍利函盒,亦是將舍利與塔的形象作結合,應是受到上述流變的影響。

  歷代的涅槃信仰,也會出現在造像上。在佛教藝術中的涅槃圖像,往往是以佛陀涅槃為代表,簡老師以館藏遼代「尊者右臥寂滅像」(圖二)為例,說明遼代的涅槃信仰,也會因為羅漢信仰而產生融合性的藝術表現。簡要來說,佛教造像發展到宋代及遼金時期,羅漢造像便因為禪宗的推波助瀾而非常興盛;而羅漢是僧人的形象,以玄奘大師為例,說明僧人也有舍利傳世。於是,在早期佛陀涅槃、起塔供養舍利的連結性,便以「舍利」為銜接點,衍生出了羅漢(僧人)涅槃像的近乎於生活場景的寂滅造像。

  精彩的講座,與會者學習舍利塔豐富的藝術內涵,以及涅槃信仰於佛教造像中的藝術表現,大眾帶著歡喜滿載而歸。

館藏佛塔與舍利蓋罐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為本刊介紹館藏佛塔時表示,佛塔的形制與蘊含的意義,最普遍的看法是由古代墓葬形式發展而來,象徵佛的涅槃。印度展廳中館藏一至三世紀犍陀羅地區的「佛塔」,此塔特色為方型塔基兩層,上為圓型塔身,分別雕刻裝飾花紋和佛陀成道故事圖像,可考的有天王奉缽、禪定像等。除基本的佛塔形式外,其整體造形呈現來自希臘與波斯藝術風格的影響。


圖三:尊勝塔
   清代/銅鎏金/高16cm

  金銅展廳展出之館藏清代「尊勝塔」(圖三),屬於藏傳佛教造塔形制中八大靈塔之一。《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記載,第七廣嚴城的靈塔,乃佛陀思念壽量,將入涅槃之處,即為尊勝塔的由來。此塔由下而上分別為四方形須彌座、覆缽、四方形平台及塔剎。塔剎兩側的飄帶裝飾,顯出佛塔的莊嚴,塔剎頂端覆蓮台上的日、月形象,則是藏傳佛教佛塔的特色。

  自佛法東傳,佛教荼毗與供奉舍利的墓葬文化長期以來影響著佛教徒,歷來的修行人及佛教徒亦有安置舍利及遺骨的容器,於銘記寫真展廳展出之館藏唐代「舍利蓋罐」(圖四)可見一斑——八角獸面須彌座、八面屏風式主體及頂蓋,其三段式形制可說源自佛塔基本結構,精緻的龍紋與花鳥紋雕刻藝術,則屬唐代特殊工藝造形,推測應為當時達官顯貴所用。


圖四:舍利蓋罐
唐代/滑石/高38cm

  《大般涅槃經》云:「若欲尊重法身舍利,便應禮敬諸佛塔廟。所以者何?為欲化度諸眾生故,亦令眾生於我身中起塔廟想,禮拜、供養。」佛塔象徵佛陀法身常在,見塔如見佛,禮塔如禮佛,表達對佛的虔敬,更提醒著行者向佛學習。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