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记录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而佛教在雕刻、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的展现,更深刻融入中国悠久的文化中,为众生开启一扇美丽的艺术之窗,透过这扇窗,将亲见万德庄严的华藏世界,般若性海。










  二弟子像的石雕造像

 文/中台山博物馆馆长、前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造形艺术博士 见迅法师 

  图一:
馆藏“石造迦叶立像”
隋~唐(581-907)
汉白玉
H58.2×W21.3cm
  馆藏“石造迦叶立像”
(背面局部图)
  图二:
馆藏“迦叶尊者像”
唐(618-907)
砂岩
H146×W47cm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唐代以前很少看到单独的罗汉像,在石窟寺院及造像碑的主尊两侧,弟子像主要是以佛的胁侍形式出现,与佛、菩萨等构成组像。主尊佛像两旁,一老一少的比丘像,多半是左迦叶、右阿难,分别是头陀第一、多闻第一,左右对称、神韵呼应。二大弟子具有多闻慧解、落实修行的特质,恒常随侍于世尊身旁。

大迦叶像和阿难陀像

  《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切大众所问品第五》云:“尔时,如来为诸大众而说偈言:我法最长子,是名大迦叶;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汝等当谛观,阿难多闻士。”

一、“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

  迦叶,全称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又称大迦叶。《翻译名义集.卷一.十大弟子篇第八》云:“或因智大、德大、心大,故称大迦叶。若约事释者,佛弟子中多名迦叶,如十力、三迦叶等,于同姓中尊者最长,故标大以简之。”大迦叶尊者,修习苦行,少欲知足,去除烦垢,勇猛精进,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

  中台山博物馆之馆藏“石造迦叶立像”(图一),老僧像,顶戴帽,双眉紧蹙,额头、眼角、面颊、嘴角,皱纹满布,干瘪老态。面部方正、细眉高扬、双眼紧闭,嘴部紧闭微翘,颈部筋肉紧绷,前胸露出肋骨、历历可数,显得瘦骨嶙峋。神情若有所思、沉静坚定,鲜活地表现出坚毅沉稳、苦行修道的行者形象。左手下垂持一桃形物,右手举持一莲苞,或影射“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禅宗典故,或暗喻“心性”像莲花般清净纯洁。

  此造型展现隋至唐的羸瘦苦行僧特色,内着僧祇支,外罩大衣,左肩披搭一偏衫,背后可见其衣纹梳理脉络。头戴僧帽、系带于头后绑束,观其僧帽结构,系带松绑垂下,造型似观音头巾,即俗称“观音兜”,又称“菩萨巾”。

  《四分律.卷第四十》云:“尔时比丘,裹头至佛所,白言:大德,此是头陀端严法,愿佛听。佛言:‘比丘不得裹头,是白衣法,若裹头如法治。’时诸比丘头冷痛白佛,佛言:‘听以毳若劫贝作帽裹头。’”此为早期出家僧人不许戴帽之规定,后来佛陀听许比丘天寒头痛时,可以毳或劫贝作帽裹头之记载。《说文解字》:“毳,兽细毛也”。《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第二十卷》云:“劫贝娑花(花同柳絮,可以为绵。询问梵僧,白毡(或名白氎)是也)。”即以劫贝树之絮织之者。

  另一馆藏“迦叶尊者像”(图二),此尊造像额部、嘴角刻划皱纹,双眉紧缩,目光深邃,面颊雕刻符合人体解剖学。面容威严、沉稳持重,面带笑意,刻画出传佛心印的灿然一笑。颈部坚实,胸骨毕现,袒右肩袈裟,衣纹流畅,双手抱拳,跣足立于莲座上。雕工刻法,表现了唐代写实的时代风格。此像呈现刚毅、结实的壮年造型,展现尊者的智慧渊广、沉毅宽宏的样貌,神情中带有一股豪迈之气。

  弟子造像的造型、面貌、手势等,具有人格特质与象征意涵,如佛的胁侍弟子一般多为合掌姿势,以示对佛法恭敬受持之心,唯独迦叶尊者是双手握拳。《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一》记载,过去久远毗婆尸佛入般涅槃之七宝舍利塔,塔中有如来像,面上金色少处缺坏,时有贫女意欲补像面,迦叶尔时为锻金师,闻其为福,欢喜治之莹饰,以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真金色。仗此以紫光金庄严佛像之功德,使他世世生于富贵人家,且身上常有大光明。握拳是为了将手中的光明遮住,表示尊者的谦逊,不与佛争辉。

二、“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

图三:
馆藏“石造阿难立像”
隋~唐(581-907)
汉白玉
H57.9×W20.3cm
图四:
馆藏“石造阿难立像”
唐~宋(618-1279)
汉白玉
H65.5×W18.2cm

  阿难,全名是“阿难陀”,有欢喜、庆喜、无染之意。为佛陀堂弟,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大智度论.卷第二》记载佛般涅槃时,阿难问佛:“佛经初作何等语?”佛言:“如是我闻:一时。”因此,结集佛经时,能够忆持佛陀所有教法的阿难,首唱“如是我闻”,置于经首。

  馆藏“石造阿难立像”(图三),面相清秀,温和亲切,五官小巧,眉线隆起,双眼齐平,刻有酒窝。腰部略向左摆,重心落于左脚。双手置于腹前,右手握左手腕,左手提持念珠。优雅闲适,体态万千,展现秀俊儒雅造型。外罩大衣,内着僧祇支,腰部结带,结带下刻浅弧线皱褶,衣纹阶梯式线条流畅,背面衣纹自右脥延伸至前方,穿平头僧鞋立于莲台上。

  另一馆藏“石造阿难立像”(图四),面庞丰润,宽额丰颐,五官立体,眉清目秀、双眼细长。体态丰盈,神情平和,年轻俊秀。身着开襟式袈裟,内着僧祇支,阶梯式衣褶流畅,刀痕洗练精准,线条清晰遒劲。双手抄于腹前,右手握住左手腕,左手持一数珠。双肩圆润,身躯厚实,腰部微向右摆,重心略于右侧,跣足立于一四方台座上。此尊阿难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造型结构具有西方审美观,人物形体刻画完美。

  《大智度论.卷第三》记载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老少好丑,容貌颜状,皆于身中现。造论者并赞言:“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能令人心眼,见者大欢喜;诸来求见佛,通现不失宜!”

二弟子像的禅宗精神

  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个性化的写实刻画,融合崇高的宗教理想,从内心世界到外在形貌,把弟子形象表现得鲜明生动。二弟子单体石雕造像,提醒学人要行解并重,事理圆融。此二大弟子,是佛所付嘱的传法之人。《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记载:“我今持此法付授迦叶及阿难比丘。所以然者,吾今年老以向八十,然如来不久当取灭度,今持法宝付嘱二人,善念诵持,使不断绝,流布世间。其有遏绝圣人言教者,便为堕边际。是故,今日嘱累汝经法,无令脱失。”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华品第二》记载,灵山会上释尊拈花示众,大迦叶尊者顿悟自心破颜微笑,世尊当众宣言:“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大迦叶尊者,不仅是佛陀传法的第一人,更是禅宗传佛心印的滥觞。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二》记载:“摩诃迦叶垂涅槃时,以最胜法付嘱阿难。”往古世阿僧祇劫,定光如来时为沙门,畜一沙弥。沙弥为师乞食,时有长者常相供给,沙弥不复行乞,专心诵读。尔时之沙弥即释迦世尊,施食长者即阿难。以斯福缘,阿难比丘智慧深妙,总持强识,多闻弘广,不可称记。

  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付法摩诃迦叶,为禅宗初祖。摩诃迦叶又传予阿难尊者,为禅宗二祖。次第相传至菩提达磨大师,是为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从西天到东土,祖祖相传,时空流转,不变的是诸佛菩萨暨祖师们弘演教法、悲悯众生的心怀。

结语

  禅宗传持诸佛心印,只为启发学人,契悟本具妙明真心。明白自己的菩提心,就是见到本心本性。本具的清净心,就是佛性、觉性。所谓“禅者,佛之心”,禅本平常,由拈花而至喝茶吃饼,日用的见闻觉知,皆是佛性之作用,时时保任当下这念心,便能直指心源。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正鹄,正是禅宗法门之宗要。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