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记录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而佛教在雕刻、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的展现,更深刻融入中国悠久的文化中,为众生开启一扇美丽的艺术之窗,透过这扇窗,将亲见万德庄严的华藏世界,般若性海。











  佛教造像的三大类型

 文/中台山博物馆馆长、前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造形艺术博士 见迅法师 

  馆藏木造佛坐像
五代~宋(907-1279)
木上彩
H37.3×W25.7×D22.5 cm

  中台山博物馆常设展木刻造像有三大类型,包含:佛、菩萨、罗汉。从木雕组的圣像中,呈现出佛的寂静安详,菩萨的慈悲庄严,罗汉的怡然自在,藉由巧妙的雕刻手法,将诸尊神态灵活呈现。每尊圣像都在表法,也代表修行的不同层次,用佛法艺术化的视野,展现佛教造像博大恢宏的内涵与虔诚信仰的力量。

真如实性的如来造像

  佛是“佛陀”的简称,义译为“觉者”,就是觉悟真理的圣者,亦称如来。《成实论.卷一》言:“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如”是如如不动,是本觉,不变之体;“来”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中道实相,就是如实之道,如实就是真如实性之意。

  根据佛教经典上的记载,佛的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三十二相”是佛身显著特征的相好,“八十种好”是佛身细微特征的圆满。《佛说造像量度经》记载,造佛像须遵准量度法为之,即用手指量度佛像各个部位之指数,“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肉髻崇四指,发际亦如此……面轮竖纵度,带半十二指,分三为额鼻,及颏俱得一。……如是如来相,一切福德备。”从佛顶至佛足,分寸节度,都有法则与规范,雕塑佛像不用尺寸量度,而是一边雕塑、一边用手指量度。用手指量度佛像的方法,既简易又巧妙,是一种造像的智慧。
  馆藏木造佛坐像
明 (1368-1644)
木贴金
H112×W46× D46 cm

  佛像一般头上有肉髻,衣饰简朴,身上没有什么装饰物。“馆藏五代~宋代木造佛坐像”,顶上有肉髻、髻珠,乃无见顶相,是如来的智慧光明所呈现的相好,代表性净明体,究竟圆满的佛智。表情静谧祥和,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抚膝,结跏趺坐。层层斑剥的古朴木质,显现近千年超越时空的历史痕迹与坚定力量。

  “馆藏明代木造佛坐像”,佛首戴冠,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多重宝莲上。木质香气浓郁,火焰背光中五爪金龙盘踞,应是出自皇宫之供奉。底座上层刻十八罗汉,下层刻《西游记》人物造型——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故事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代表千变万化的第六意识,可见明代时期小说已融入佛教造像之中。

上求下化的菩萨造像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义译为“觉有情”、“大道心众生”。菩萨即指发菩提心,广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者。以智慧上求佛道,属于自利;以慈悲下化众生,属于利他。《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诸菩萨万行,就是成佛之因。

  菩萨一般头戴宝冠,胸垂璎珞,手足饰有环钏,服饰典雅庄严。“馆藏宋代~元代木造观音坐像”,自在坐姿,高曲右足,手指纤长,右手倚膝,左手直撑──右手得自在、左手表规范,自在当中还有规矩,庄重又不失清逸。发髻高束,戴五方冠,顶上化佛。胸前璎珞,内着斜襟,外着通身长袍,宽袍大袖,悬裳下垂,衣褶流畅。面相秀雅,慈悲内敛,舒坦自在,没有太多的装饰刻划,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文人素雅特质,呈现宋元以来自在观音像的典雅特质。
  馆藏木造观音立像
宋~明(960-1644)

H213.1×W63×D61cm

馆藏木造观音坐像
宋~元(960-1368)
木漆
H97.6 ×W56.5 ×D38 cm

  “馆藏宋代~明代木造观音立像”,高发髻,头戴卷曲花形宝冠,顶戴化佛。嘴形微扬,目光下敛,平静沉思。佩戴璎珞,臂钏、腕钏、足钏,天衣沿着肩膀、前臂垂到莲座,身着多层次裳裙,露出裸足,立于莲座上。此尊木造观音立像,刻工精致,具备唐、宋、金代造像饱满和庄严的特质,披肩、天衣与腰带上的皱褶有宋代彩绘木雕意味,巧妙的嘴型、纤细的鼻子和上扬的眼形及宝冠,有明代彩绘像之风,及地的天衣则是元明时期的雕刻特征,此像融合了宋代至明代的造像风格表现。

人天福田的罗汉造像

  罗汉亦称“阿罗汉”,有“杀贼”、“应供”和“不生”三种意义。“杀贼”,是杀尽烦恼贼,断尽烦恼。“应供”,是已断尽三界诸惑,具足福德、智慧、神通,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之供养。例如宾头卢尊者,亲受佛陀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间宣扬佛法,为众生福田,令众生供养生福。“不生”,即烦恼不生;不再受分段生死、不再于三界中轮回。
馆藏木造罗汉立像
明 (1368-1644)
木贴金
H81.7×W23× D21.8 cm

  罗汉雕刻不像佛像有严密的经典规范,所以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表现自由的造型意象。最具人性化造型,具体形象是僧众,一般身披袈裟,最富变化。罗汉的服饰简单朴素,通常神情生动,形象古拙有趣,造形特异,姿态活现。

“馆藏明代木造罗汉立像”,红漆贴金,形貌奇古,方脸大耳、怒目圆瞪、口部微张、小腹微凸,颈部肌肉夸饰刻划,身体动态张力十足,右手握拳、左手高举金刚杵,右脚上抬踩兽,底座似海水波澜,小人跪立其中。此尊罗汉为馆藏十九尊木造罗汉之一,此十九尊为十八罗汉加一尊观音像,具有庶民型态的造型,浓厚的民间木偶工艺雕刻意味,每尊姿态各异,或手持宝塔、或手捧小兽,每尊足下亦各踩着不同的动物。

  《六祖坛经.疑问第三》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罗汉脚踩着不同的动物,譬喻透过修行去除诸烦恼贼,体现罗汉所证悟三明六通之神通变化与自在神情,在艺术创造上充满想像与超现实手法,产生一种理想化与民间工艺的具体综合表现。罗汉造像的世俗民间化,更接近当代社会人情味、富亲和力,对于佛教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结语

  如来端严慈祥,展现内敛寂静的感染力量;菩萨优美典雅,传递慈悲摄受的深远影响;罗汉自在解脱,凝聚智慧猛利的信仰力道。此佛教造像三大类型,是修行次第与用功行门之艺术化展现。佛像成为一种供奉、礼敬的精神象征,一个激发信心和富有感情的形象,佛雕之美随着信仰的深化,可使宗教情操推至极致。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