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心得

破而不立、立而不破
文/普泉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德

粗相──不知立不知破

  為何要談立、破之境呢?又何謂立,何謂破?立表「安立」之義,也就是以什麼為依靠的意思;破,代表「突破、打破、變化」之義,也就是改變現狀的想法與行為。

  過去未學佛時,對世間的名聞利養總是放不下,天天隨境界而轉變,老是要跟別人爭個長短,從世間法來看並沒有不對,但是在佛法來說,這種狀態應可歸類為不知不覺的情境,因此稱此階段為「不知立、不知破」的愚痴相。


不安相──破而不立

  初初接觸佛法,覺得佛法非常好,世間法是不可靠的、心是生住異滅的、人是生老病死的,而萬事萬物也是成住壞空之相,過去所依靠的一切,沒有一樣能夠讓我們安住下來,突然間感覺自己把自己拋向漫無邊際的虛空中。常想起大海中浮木的故事,又如天空中的花絮,隨風飄揚。那是無量的悲觀以及無量的否定。

  記得先父往生時,掉不出眼淚,也不知所措。看著家母悲傷的神情,觸摸先父的遺體,人真的會死的事實,讓我有不可抹滅的印象。但是這樣的感受就能體會佛法的真義嗎?顯然並沒有完全地建立起來。雖然知道這一切都是無常的,也知道要跳脫生死輪迴,然而到底要如何去做?卻難有明確之方向。對世間事物的追求雖早已失去興趣,但對於出世法卻又不知所依,因此心中常有不安之感,此階段稱之為「破而不立」之相。


法執著相──立而不破

  入了山門,皈依了諸佛,聽聞了法要,一句「阿彌陀佛」啟迪內心無窮盡的信心。受持了五戒,走向清淨之路,吃素、打坐、早晚課誦,形同修道人。東一句「一心不亂」、西一句「以戒為師」,儼然是高僧再來。尤甚者,心中有把尺,這個也不如法、那個也是邪知邪見。剛開始的同參道友,也因為依止的師父不同,互不來往,各稱對方不究竟,皆說自己法門為最高。這時,突然想到《六祖壇經》的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真是可笑啊!學佛前有無量煩惱,學佛後煩惱還是無量無邊,真是可悲啊!堅持己見,死不認錯。精進修行以便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現在看起來,對的人好像不一定是對的,錯的人好像不一定是錯的,原來我們只是為了安心,依著一法,執著此法,簡直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境地了,此階段稱之為「立而不破」的執著相。


鐘擺定理──破而不立、立而不破

  常聽人家說:「學佛一年,佛在心中;學佛三年,佛在眼前;學佛五年,佛在天邊;學佛十年,向佛要錢。」雖沒有落得如此境地,然而法門的選擇和修持,常是無法堅持到底;時而淨土,時而參禪,偶而也修密。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禪淨密三修不是很好嗎?以前聽到覺得很有道理,然而,迷就是迷,路頭未找到,就是亂修一通。時而破、時而立,心情如同盪鞦韆一樣,有時高亢,有時卻又低潮。看到牆壁上的舊時鐘,那個鐵珠不停地左右擺動。天啊!那不就是我愚痴的寫照嗎?尋尋覓覓二十年,東參參、西修修,只因門在眼前卻不識,明知此是寶藏庫,卻也一絲未領悟,日日都驚日日非,時時但覺時時過,又轉頭,往回走,還是恍恍獨空過,如同鐘擺幾時休?


山門前──無不立也無不破

  下禪座,如夢醒,和尚開示如撞鐘。原來,朗朗乾坤本來具,何所立也無所破。本來具足,當然無所立;既然無所立,那來有所破?生生滅滅與實相一如,色受想行識也是妙有,真是奇哉!四十幾年來日日共枕眠,前二十年根本懵懂無知,花了更長的二十幾年向外求。如今不敢說識得,就像〈十牛圖〉中的「見跡」一般,依此路頭找下去,心已安,路識得,萬金難買真喜悅,眾家師兄別猶疑,究竟法門難再遇,善知識更是千年難再逢,贈送一句共提攜--「當下承擔是要領。」

  何謂當下?即是不受時間限制、不受空間限制,以及不是相對形相的那個狀態。簡言之,無念、無相、無住是也。

  今到此,且住筆,留待以後互道喜。






普泉精舍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9號
電話:(02)2592-2908
傳真:(02)2592-2693
直達捷運站:圓山站、民權西路站
公車:大同國小站、民族承德路口站
   (21、26、266、280、290、304、306、616、618、636、639、756、811、1209)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