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步紅塵 第十八集
[ 88.09.03華視播出 ]
人其實是卑微渺小的,
不論這一生的名利權勢有多高,最後還是黃土一坏。
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
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生活小故事】:顯靈
【 惟覺談禪 】:修行學佛如何達到無所求?

問題一
修行學佛者如何能達到無所求的境界呢?請老和尚為大家開示。



老和尚開示:

  無所求是佛法中最高的境界。初學佛的人一定是有所求,應該求什麼呢?求善法、求正法。要從因上去求,不要從果上去求,這不但不會遭致罪過,反而還有功德。雖然有功德,最後仍要回歸無所求。
人其實是卑微渺小的,不論這一生的名利、權勢有多高,最後還是黃土一坏。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宋太祖時,有一位陳搏仙人。宋太祖取得天下後,希望自己能萬壽無疆,於是向陳搏仙人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太祖百般優待仙人,以上等的衣服飲食來供養仙人。有一天,太祖送了許多美女到仙人住的地方,仙人看到美女來了,留下一首詩之後便溜之大吉。詩上寫著:「雪為肌膚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處士不修巫峽夢,有煩神女下陽臺。」

  一般人求名、求利、求飲食和欲愛,佛法卻視財、色、名、食、睡為地獄五條根。不但佛法如此,修仙的人對於五欲也要放下。每個人都能因為明白這個道理而清心寡欲,不但身體可以常保健康,事業也會一帆風順。如果能一步一步地放下自己心中的欲求,最後一定能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所在。

 

問題二
現在社會上仍普遍存有靈異鬼怪之說。請老和尚為大家開示:應該如何導正這種缺乏正知正見的拜拜觀念呢?

老和尚開示:

  許多人喜歡東求、西求,聽到那裡的菩薩神明很靈驗,就跑到那裡去燒香、去祈求。這樣的行為雖然很愚蠢,但是這些人至少心中還有菩薩、神明存在。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有這種信仰,至少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罪大惡極的事情。

  但是,你不了解佛、菩薩、神明到底在那裡,人生就會愈走愈迷惑。《六祖壇經》講:「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這就說明道在心中、佛在心中;祈求,就要向自心當中來求。時時刻刻反省、檢討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但自己的過失會逐漸減少,福德智慧也會逐漸增長。最後,自己這念心達到如明鏡般的不染一塵,如一潭止水般的寧靜,這就真正是佛菩薩的心了。

  從前在大陸,有個人出門遠行,走在路上忽然遇到大雨。這時路旁正好有個舂米的石碓,路人看到石碓,就將傘撐在石碓上,自己躲到石碓裡避雨。這場雨就像台灣的西北雨,下了一陣子就雨過天晴了。雨停了,路人又繼續趕路。

  這時,附近居民也出來放牛或拔野菜。忽然有人發現,路旁的石碓在傾盆大雨過後竟然一點也沒有潮濕,裡面也沒有積水,真是不可思議。當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推測:這石碓裡一定有神明存在,否則怎麼可能滴雨不侵?這件事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引來附近居民的圍觀,大家都認定一定是神明顯靈,於是大家共同出資建了一座碓神廟,將石碓供在裡面膜拜。說也奇怪,有人肚子痛、頭痛、……,只要來拜一拜石碓,病痛就好了。由於這些神蹟事件,碓神廟的香火愈來愈盛,廟也愈蓋愈大。

  經過三、四年,當年在石碓中躲雨的過路人又從這個地方經過,看到碓神廟香火鼎盛就覺得很好奇,想當初並沒有這座廟啊?路人走進廟裡想拜一拜神明,然而卻看不到神像,只有一個石碓,於是問旁人到底怎麼一回事?當地人就告訴他石碓滴雨不侵的神蹟,以及後來的靈驗感應。

  路人聽到當地人的陳述以後,覺得十分可笑,就將當年在石碓裡躲雨的經過講出來:石碓之所以乾燥不濕、滴雨不侵,是因為有雨傘撐在上面,那裡是因為神明的關係!當地居民聽了之後,這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心理作用。

  現在社會上,一般人信神拜佛也和剛才所講拜碓神的情況相類似,只知道要拜,但不知其中的意義是什麼?佛法講禮拜,是對佛菩薩的一種恭敬心。養成恭敬的習慣,人與人之間就會減少許多是非,自己也會少掉許多煩惱。再者,拜拜的目的是在學習佛菩薩慈悲、平等的精神,和修一切善、斷一切惡的行持。有了善心與善法,就會有福報,求佛菩薩保祐一定很靈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