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本期主題:靜氣平心 臨事不驚







心經常保持平靜,如一潭止水一般,
動也如是、靜也如是,
遇事能靜觀種種因緣,明取捨知進退,
動靜閒忙,不失方寸,成就應物智慧,做生命的主人。


修心從靜開始

文/普覺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筠


  學佛已有十年餘,有些習氣總是無法破除,如靜坐時,總是因為腳痛而無法持續,或是行慢香時,每當抬起腳來,身體總是不穩、無法達到平衡。基於種種原因,定課總是有一天沒一天,無法持續落實。法師上課的時候常提醒,學佛不在時間長短,而在於是否精進用功,法師的話有如當頭棒喝,好像是在提醒傳筠該及時振作,不能再蹉跎時光。

心隨外境人逐法

  不管是工作、家裡或精舍的事情,總是求好心切,心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想要儘速完成它。久而久之,給自己造成極大的壓力,煩躁、焦急不安的心如影隨形常相左右,身體各種狀況就應運而生,心悸的問題也愈來愈明顯,還以為自己心臟出了大問題,尋求醫生並做各項的檢查,內心不斷地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與加持,讓傳筠一切無礙,醫生特別囑咐,要放慢腳步、放鬆心情。

  凡事都是這念心而起,所以,修心就要從「靜」開始,曾國藩曾說:「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上課時,法師常耳提面命提醒大眾修禪定的重要性,開山祖師開示大眾,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把心收回來,不向外攀緣,不執著、不起貪瞋癡,精進禪修才能契悟自性,心才不會隨境而轉,而能開發內在的智慧。修禪定的方法很多,舉凡靜坐、禮佛、誦經、念佛等,都能達到安心、靜心和淨心的目的,使身心平衡。

靜心是去躁良方

  為了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傳筠要求自己要落實修行,務必做到一步一腳印、老老實實地實踐定課,除了誦經外,靜坐也是重要的一門功課。所以,現在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先靜坐十分鐘,剛開始還是會昏沉、腿痛,因腿痛腳麻就不斷打妄想,此時就會想起法師的叮嚀,提醒大家要時時提起覺性,妄想來讓它來,妄想去讓它去,始終保持覺性,不理它。自己的心沉澱下來,身體隨之柔軟,腰痠、腿疼、腳麻的情況也有所改善,之前常帶著一顆浮浮躁躁的心去上班,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工作效率當然提升不少,最重要的是,心悸的問題也減緩許多,讓我體悟到靜心是去躁的良方,靜是智慧的土壤,一點都沒有錯。

  《大學》中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周詳和有所收穫的基礎。有了「靜」當後盾,一切就能順風順水,相得益彰。傳筠也將這段話當作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提升禪定的工夫及修行。傳筠心存感恩能在這麼好的道場修行學佛,追隨善知識的腳步,處處作得了主,才不會隨業流轉。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