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本期主題:修善積福 光明人生







經云:「福田之相,不可思議。
若人於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議。
如是植種,名無增無減,亦是無上最勝福田。」
勤修善法,心無增減,自性光明是最勝福田。


我能為您做什麼

文/普門精舍住持 見慇法師


  小時候喜歡和俗家菩薩跑道場,誦經禮懺做義工,雖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始終相信只要不做壞事,就能得到菩薩的眷顧。確實,自己總比別人多一點的幸運,不是最好的,但多能如願以償。直到上了禪修班才明白不僅是菩薩對自己的護念,更是自己修善積福的結果。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見有人需要協助,主動伸出援手;地上有石塊,就將它移開,免他人絆倒;口袋有錢,就去捐款。於善法的堅持,就像反射動作一樣,輕鬆自然而不費力。這點點滴滴開啟了順遂的人生。但生命是如此的輕,如此讓自己沒有存在感,於是決定走上修行這條路。

  想要利益他人,除了熱忱,還要有實力。從一開始,拚命地學習、拚命地發心,因為自己能在道場安住修行,有眾人的恩德在其中,所以只有努力再努力,奉獻自己所長。

  眾人之事,必須集合大眾的發心,過程中,總是要經歷許多的磨合,就算大眾的願心一致,但做事的步調、觀念想法總有差距。剛開始,既認真又當真,所以煩惱與福報隨行。慢慢從當中調整,人與事當中,找到平衡。如同六祖大師所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在執事上的磨鍊,讓自己愈定愈明,愈混亂的時刻,更沉得住氣。因為如此,在進禪堂時,得以體會靜心的法喜;乃至讀經時,更能體會經文的義理。印證了師父所說,修行要具足福報,否則坐也坐不住,處處是障礙。

  在精舍看著居士們生活中的種種無奈與苦難,總希望自己能有多一點福報與眾生分享,但如何能迅速累積福報?如何能協助更多的人?禮拜《大悲懺儀》時,至誠發願,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就是不斷發願,不斷學習,還要如《金剛經》所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念念利他 圓成福慧

  佛法當中,有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修行當從假觀善入手,從凡事只想到自己,到凡事都能利益他人。假使只執著於假觀善的發心,有時容易落入是非好壞當中。雖然事因人設,最後卻因事廢人。當願意在真空善上努力,認真而不當真,慢慢開始看到人,肯定眾生的佛性,肯定眾生與我同體,如同師父所教:「功德歸三寶,好事給大眾,壞事自己檢討反省。」便開始調整事,以事合人,亦更加體會到自己的任何成就,都是因緣和合,都是眾人慈悲成就。因此,心中滿是感恩,只有更加謙卑、更加努力。進一步以中道實相善,於對境之時,能保持彈性的心,隨時應因緣而調整。因緣一直在變化,要能應機而動,又要隨時放下、安住在覺性,要能即立、即破、即空、即覺,任心自在。

  師父於諸善法,總是不疲不厭,積極地以身教、言教來教化眾生,而師父卻認為只是本分事而已,不足掛齒,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為了弟子的道業,作獅子吼,這樣的悲心願力,成就了中台世界,接引這麼多人來學佛,感召這麼多的弟子發願捨俗出家。行筆至此,剎時明白,就是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為眾生、為己身,彼此事辦。福德與智慧,就在利他的心念中成就,而這利他的心念,就能與法界眾生同光。

  《大智度論》云:「菩薩從初發心,作誓願:當令一切眾生得歡樂,常為一切,不自惜身;若惜身者,於諸善法不能成辦。」福德在眾生中,我能為您做什麼?生命的價值因此有所不同。



單元首頁